初产母鸡瘫痪症的病因探讨

时间:2024-05-08 编辑:Abbott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自2001年以来,我市每年5~8月份在养鸡较为集中的镇,初产母鸡常发生以瘫痪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实验室检验工作,确诊为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混合感染所致。1发病特点每年5月份开始发病,6~7月为发病高峰期,至8月份以后则逐渐停止;120~200日龄的鸡都有发生,尤以140~180日龄的初产母鸡较多发生,发病率为3%~10.5%,死亡率为0~2.7%。一般呈零星散发。2临诊表现鸡群刚开产或产蛋不久,在夜间12∶00至次日凌晨3∶00发病,多为突发性。发病时叫声尖厉,两翅扑打地面,引起全群惊慌;病鸡发热,两脚呈瘫痪状态,倒地侧卧,或向后伸直,严重时呈昏迷状态;呼吸闲难,拉白色稀粪,鸡冠鲜红;手触泄殖腔,均有一枚薄壳蛋或硬壳蛋停滞在子宫内,有的病鸡助产后,症状减轻。3剖检病变腹腔和心冠脂肪均有少量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肝脏有出血斑,呈凹陷状,个别病鸡肝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肺瘀血,气管有轻度出血性炎症;十二指肠轻度充血,腹腔内成熟的卵泡表面呈树枝状充血,子宫内常有一枚蛋滞留。4实验室检验4.1涂片镜检用病死鸡的肝、脾、心血涂片,染色后镜检均见有单个、散在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4.2病原分离取病死鸡的心血、肝、脾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小时后,在血琼脂培养基上见有灰白色菌落生长,中央隆起,边缘扁平,不溶血;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有红色或五色的菌落生长。分别挑取两种菌落接种于S.S.琼脂培养基和三糖铁斜面培养基,并同时在三糖铁斜面培养基作底部穿刺。经37℃培养24小时后,可见红色菌落在S.S.琼脂培养基上长出中心为红色的菌落,在三糖铁斜面培养基上,斜面变黄色而底部无变化;无色菌落在S.S.琼脂培养基上长出中心为黑色的菌落,在三糖铁斜面培养基上,斜面变为红色,底部变为黑色。4.3生化试验将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的红色菌落作生化试验,该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木糖、甘露醇;甲基红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不能利用枸橼酸盐,不产生硫化氢,靛基质试验阳性,不液化明胶,能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根据以上结果,鉴定此菌为大肠杆菌。将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的五色菌落作生化试验,该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木糖,不发酵乳糖,甲基红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不能利用枸橼酸盐,能产生硫化氢,靛基质试验阳性。根据以上结果鉴定为沙门氏杆菌。4.4动物试验用肝、脾按1∶5比例加入生理盐水,磨碎,接种于10只15日龄的雏鸡和5只160日龄的初产母鸡作致病性试验。次日雏鸡出现拉白色稀粪,精神委顿,初产母鸡出现瘫痪症状,手触泄殖腔有软壳蛋滞留。4.5药敏试验用分离菌分别进行药敏试验,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先锋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四环素、土霉素、青霉素、红霉素不敏感;沙门氏杆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新霉素、四环素中度敏感,对土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红霉素不敏感。5药物治疗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进行治疗,病鸡每只每次肌肉注射庆大霉素5000单位或丁胺卡那霉素5万单位,同时肌注维生素B1,0.5ml/只,每天2次,连用3天,均获得较好效果。同群健康鸡用阿米卡星(主要成分为丁胺卡那霉素)饮水治疗,3天后不再发病。6分析与讨论6.1根据病原分离、致病性试验,确诊初产母鸡瘫痪是由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所引发。6.2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可能早期已潜伏在机体内,但开产前没有表现临诊症状,当母鸡进入开产时,机体在生理上发生了急剧变化,加上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体内潜在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后躯神经麻痹,从而导致两脚瘫痪,产蛋无力,引起蛋滞留。6.3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所引起的初产母鸡瘫痪症应与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以及痛风等引起的瘫痪相区别。
    标签: 培养基 琼脂 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