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是鼻粘膜发炎、流鼻涕、眼睑水肿、流泪、打喷嚏。该病多发生于育成鸡和产蛋鸡群,发病率高,可使蛋鸡产蛋率下降10%~20%,使育成鸡生长停滞,开产延迟,死淘率增加,经济效益明显降低。自1999年10月份以来,我市部分鸡场相继发生该病,发病率达到20%~30%,通过确诊并用甲砜霉素等药物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 各种天龄的产蛋鸡都有发病,以4~12月龄的鸡发病最多;2周龄以上的育成鸡也有个别发病。当空气不流通、湿度较大、气温突然变化时,在鸡舍角落的鸡首先发病。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流浆液性鼻液,摇头甩鼻,流泪,眼周围湿润,严重者面部肿胀,由面颊逐步扩展到一侧或双侧;后期不能睁眼,鼻液变得粘稠,常在鼻孔处形成结痂,严重者腹泻和排绿色粪便。 二、剖检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和病重鸡,可见面部水肿,鼻腔、鼻窦和气管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充血肿胀,表面有大量粘液,鼻窦内积有渗出物凝块或干酪样坏死物。 三、实验室检查 1?病料采集及病原鉴定。将发病明显的病鸡宰杀后,用消毒棉拭子无菌采集病鸡的窦内渗出液或气管粘液,均匀涂布于2%胨琼脂培养基上,再用葡萄球菌在培养基上划一直线。将培养皿放到带有点燃蜡烛的螺旋盖广口瓶中,旋紧螺盖,让其中的蜡烛自然熄灭,37℃恒温培养,36小时后观察,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小而透明呈露滴样的小菌落,呈“卫星”样生长,距葡萄球菌越远菌落越小。挑一菌落涂片,美蓝染色,镜检,可见呈明显两极浓染的卵圆形杆菌。 2?平板凝集试验。以无菌操作采集病鸡血清,用生理盐水5倍稀释;在洁净的玻片上分别滴加平板抗原和被检血清各1滴,充分混匀后,不断摆动,4分钟后出现明显的凝集。 3?动物试验。取培养物接种于5只健康鸡的眶下窦内,均在2天后出现鼻炎和面部肿胀等症状。 四、防制措施 1.加强卫生管理。首先应防止病原菌侵入,避免从外场购入带病原菌的雏鸡;被病原菌污染的鸡舍和用具,必须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其次应保持正常的通风换气,同时注意防寒,把通风换气和保温有机地统一起来;合理调整饲养密度,避免过分拥挤。 2.适时接种菌苗。用药物预防本病,停药后容易复发,有必要考虑用菌苗免疫接种。国内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菌苗是含A型和C型副鸡嗜血杆菌的二价油乳剂菌苗,一般采用两次免疫,35天龄前后首免,115天龄前后二免。 3.药物治疗。可供治疗本病的药物虽然很多,但效果都不理想,一般只能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不能彻底杀灭病原菌和消除鸡群带菌状态,在治愈后常常复发。笔者在临诊中采用甲砜霉素和环丙沙星合用,治疗40多个鸡场的鸡,效果良好。具体的用量和用法:甲砜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0毫克混入饲料投服,每天2次。盐酸环丙沙星按0?01%浓度混入饮水中投服,连用5~7天,发病后越早用药治疗效果越好。 五、讨论 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本病与鸡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粘膜型鸡痘相区别。本病用有效药物治疗及时,能很快达到治愈的目的。很多资料介绍,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对本病有治疗效果,但在实践中用后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长期用这些药物产生抗药性,而甲砜霉素在家禽中还较少应用,属于高敏药物,因此用后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接种菌苗预防,菌苗保护率只有80%,仍有部分鸡发病,但发病症状较轻,传染较慢,康复较快。 该病可同时继发大肠杆菌病等,如选用甲砜霉素和环丙沙星治疗,可达到快速治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