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在临床上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脐炎、蜂窝织炎等病型。 1.流行特点 从胚胎阶段到成年种(蛋)鸭均可感染发病,其中以雏鸭和中鸭感染引起的死亡比较常见。本病可通过呼吸道、伤口、生殖道、种蛋污染等途径感染和传播。 种蛋污染可造成孵化期胚胎死亡和雏鸭早期感染死亡。雏鸭和中鸭阶段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成年鸭和种(蛋)鸭主要以生殖道感染、腹膜炎比较多见,有零星死亡。天气寒冷、鸭舍地面潮湿时发病率较高。育雏温度过低也可促发本病。 2.临床症状 胚胎期感染表现为死胚增加,胚胎尿囊液混浊,卵黄稀薄或明显的吸收不良。 卵黄囊感染的雏鸭主要表现为脐炎(大肚脐)。雏鸭精神沉郁,行动迟缓和呆滞,拉稀以及泄殖腔周围粪便沾染等。 雏鸭和中鸭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其临床表现与鸭传染性浆膜炎基本相似,精神沉郁、蹲伏、缩颈和采食减少;呼吸道型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成年鸭大肠杆菌性腹膜炎多发生于产蛋高峰期之后,病程发展比较缓慢,表现为精神沉郁、喜卧、不愿走动,站立或行走时腹部有明显的下垂感。种(蛋)鸭生殖道型大肠杆菌病常表现为鸭群产蛋量下降或达不到预期的产蛋高峰,或出现产软壳蛋、薄壳蛋、小蛋、粗壳蛋、无壳蛋等。 3.剖检病变 卵黄囊感染可见腹部臌胀,卵黄吸收不良以及肝脏肿大等。 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的特征性病变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可见心包粘连、心包内充满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表面有一层纤维素膜,气囊壁增厚、浑浊、表面有干酪样渗出物。呼吸道型大肠杆菌病可见肺脏出血和淤血。 大肠杆菌性腹膜炎可见腹膜增厚、混浊、腹腔有蛋黄样凝块和干酪样渗出物;肝脏肿大,有时可见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生殖道型大肠杆菌病可见卵泡膜充血、出血,卵泡破裂、畸形等;输卵管黏膜出血,并有胶胨样或干酪样渗出物。 4.诊断 可根据发病鸭的日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要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 在临诊中,雏鸭或中鸭大肠杆菌性败血症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相类似,种(蛋)鸭生殖道型大肠杆菌病易与鸭流感、减蛋综合征、新型疱疹病毒病等相混淆,呼吸道型大肠杆菌病与鸭流感相类似,可根据各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的分离鉴定加以区别。 5.防治方法 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和改善鸭舍的卫生条件对该病的预防至关重要,特别是育雏舍应注意通风、保持鸭舍干燥、及时清粪,地面育雏时要勤换垫料,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以便能够进行彻底的空舍和消毒。有水池的鸭场应保持水体清洁,勤换水、勤消毒,避免种鸭交配过程中发生生殖道感染。及时收集种蛋并进行表面清洁消毒,入孵前应进行熏蒸或浸泡消毒。 免疫接种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可有效地预防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减少死亡和防止种(蛋)鸭产蛋下降及产畸形蛋。但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多而复杂,在养鸭生产中也应考虑使用自家苗或多价疫苗(剂量为0.5~1毫升/羽),商品肉鸭可选用大肠杆菌和传染性浆膜炎二联苗。 由于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高敏药物,并要定期更换用药或几种药物交替使用。目前可供选择的药物有丁胺卡那霉素、先锋类抗生素、洛美沙星、壮观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