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主要侵害2~7周龄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2000年,笔者曾诊治过雏番鸭发生该病的病例,并在有关杂志上作了相关报道,而麻鸭发生该病在我县尚属首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一、发病经过及临诊症状我县李集乡桂孙村穆氏兄弟多年来一直规模化养殖麻鸭,在当地素有“养鸭大王”之美称。2003年的7月初,穆氏四兄弟共购进鸭苗6000只饲养,于7月28日突然发病,并不断蔓延,经用青霉素注射,口服阿莫西林等未奏效,陆续发生死亡,故来我部求诊。在鸭群中同时出现多种病型,突出的临床症状有:病鸭高热,腿软无力,不愿行走,离群呆立或拥挤成堆,拉淡绿色稀粪或乳白色稀粪,眼鼻分泌物增多,眼圈周围羽毛潮湿黏连,鼻孔堵塞而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精神沉郁,全身颤抖,不自主的摇头摆尾,临死前阵发性全身痉挛,角弓反张。慢性病例出现头颈弯曲反转,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等。二、病理变化患鸭全身脱水消瘦,剖检内脏有广泛性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气囊壁增厚混浊,气囊内有干酪样渗出物;心包液增多,可见数量不等的白色絮状物,心外膜表面覆有灰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病程长者,纤维素性渗出物凝结,使心外膜与心包膜发生黏连,难以剥离;肝脏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膜覆盖,极易剥离。有神经症状的病鸭可见脑膜充血、水肿,偶可见到纤维素性沉着物附着。慢性病鸭可见一侧或两侧附关节和胫、跖关节肿大,关节液增多。三、实验室诊断1.细菌培养与菌落形态以无菌操作法将濒死病鸭的心、肝和干酪样渗出物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48小时,培养基上即形成圆形、光滑、奶油状直径约1.5~2毫米的菌落。取纯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且不能运动、无芽孢的小杆菌,除小杆菌外尚有部分为椭圆形,多数单个存在的球菌。2.复制病例取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的纯培养物1铂耳与2毫升注射用水混匀后,接种于15~20日龄健康雏鸭的蹼部,每只刺种0.1毫升。接种后48小时雏鸭体温升高至42.5℃以上,眼鼻分泌物增多,咳嗽,打喷嚏,呼吸急迫,拉淡绿色稀粪,跛行等;剖检可见明显的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并可从复制的病雏鸭的心血中回收到该菌。四、鉴别诊断该病主要与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易混淆,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发生于2~7周龄的雏鸭,发病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大肠杆菌病发病缓慢,可发生于各种日龄的鸭;巴氏杆菌病主要发生于成鸭。在临床症状上的区别是,大肠杆菌病无神经症状,巴氏杆菌病多表现麻痹,急性者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常排黄绿色稀粪。剖检变化,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相似,鸭巴氏杆菌病有急性败血病变,其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肝脏有针尖状灰白色坏死灶。五、防治1.迅速隔离病鸭,对其他的同群鸭用痢菌净原粉拌料饲喂,100千克饲料加痢菌净原粉5克,自由采食连用4~5天。另外,在饮水中投入氟苯尼考+TMP,100千克水中投氟苯尼考原粉5克、TMP原粉2克,连饮4~5天。病鸭每只每次肌注丁胺卡那10毫克+炎痛灵0.2毫升,每日两次。2.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清扫,彻底消毒;注意通风换气,降低鸭舍湿度;及时扩群,降低饲养密度;。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机体抵抗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