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放养鸭群死亡原因与防治措施

时间:2023-06-05 编辑:Bess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鸭群放牧饲养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风险小的养鸭方式。但近年来,由于放牧地、水源等不断遭受农药、生活垃圾、病死畜禽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致使放牧鸭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势头,从而给养鸭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养鸭业的发展和挫伤了养鸭户的积极性。笔者现将放养鸭出现死亡的各种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死亡原因1.1中毒在放养鸭群中,中毒死亡是放牧鸭群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危害最大。中毒的主要特征是发病率高、死亡多。1.1.1农药中毒由于在放牧前,事先未进行调查,也没有试放导游鸭,就将鸭群赶入放牧地,从而引起中毒。1.1.2灭鼠毒饵中毒在投药前,事先未通知放鸭户,或在投放灭鼠毒饵时没有按规定要求投放,致使放养鸭误食而引起中毒。1.1.3误食腐败动物尸体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外界气温高、湿度大,畜禽病死后由于没有按规定进行深埋、焚烧等方法处理,而是到处乱扔;有时湖泊、沟塘干涸,内存有腐败的小动物尸体和变质的田螺、蚌类等,少数鸭农又不注意认真察看,就赶鸭放牧,从而使鸭误食后而引起发病中毒。1.1.4雏鸭水中毒雏鸭出壳后,应在24小时以内饮水开食,否则易引起鸭只暴饮,导致水中毒。1.1.5药物中毒鸭群发病后,由于诊断和用药方法有误,常使鸭只死亡。如少数养鸭户见鸭群出现拉稀,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殊不知拉稀是发病后的症状之一,这样很容易误诊。其次给鸭群服药不按说明书使用,而是随心所欲。1.2传染病1.2.1不按期接种疫苗由于购进的雏鸭缺乏母源抗体,购进后又没有及时进行接种鸭瘟弱毒冻干疫苗、鸭病毒性肝炎疫苗等,致使传染病发生。1.2.2采食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由于牧地饲草或饮水,被患有传染病的鸭子采食或粪便所污染,放牧鸭群采食了被污染的饲草或饮水而发病。1.2.3病、健鸭同群放牧部分养鸭户,缺乏病鸭、健康鸭的隔离设施,致使病鸭、健康鸭的同群混放而相互感染。1.3各种兽害由于放牧鸭没有固定的鸭舍,因而不能有效地防止鼠类、猫、狗等动物的侵袭。在育雏期间没有专人看管,很容易使鼠类等野生动物窜入栏舍,咬伤、咬死雏鸭。2防治措施2.1做好鸭舍与放牧场地防护工作。消灭鼠害,防止猫、狗及野生动物窜入鸭舍和牧场。稻田放牧必须保持水深10cm以上,放牧人员要不断在田间巡视,一旦发现敌害,应迅速赶鸭离开,另选场地。2.2雏鸭出壳后,要保证在24小时内开饮开食。2.3做到未病先防,搞好免疫接种。雏鸭进棚前1周用20%新鲜石灰水或5%来苏儿溶液泼洒地面和墙壁四周。用具用清水清洗后进行一次全面消毒,以后每隔2~3周再进行一次消毒。对1~3日龄无母源抗体的雏鸭,注射0.5ml鸭病毒性肝炎疫苗,20日龄接种鸭瘟弱毒疫苗。雏鸭1~3日龄内用0.01%的高锰酸钾水连饮3天,用以清理肠道。5~7日龄按0.1%比例在饲料内拌入磺胺六甲氧嘧啶,控制球虫病的发生和流行,10~13日龄再重复用药1次。平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0.01%氟哌酸和0.03%多种维生素,防止肠道感染并补充维生素不足。7~9月间是水禽感染禽霍乱病的高峰期,在此期间要在饲料中按每只苗鸭拌入喹乙醇25~30mg,连用3~4天,以后每隔半月用药1次。苗鸭20日龄左右,按1kg体重口服丙硫咪唑15~25mg驱虫,以后每隔30天用药1次。2.4禁止到干涸的沟塘内放牧。放牧人员应在放牧前对牧场、水源进行实地检查,打捞腐败动物尸体。对污染严重的牧场、水源一律禁放。平时放牧要先放导游鸭。不要将病死畜禽以及腐败的动物产品、过期的食品随手乱扔,应按规定进行焚烧或深埋。2.5搞好牧前调查。刚喷洒过农药的牧地或者被农药污染的地方--律禁放。不到农药厂、化工厂、食品厂附近放牧,不到养殖场下游放牧。在近期内有病鸭放牧过的牧场、水源地禁牧。选好放牧路线,做好实地考查,主要根据农作物布局、收割时间、天然饲料资源、施肥习惯、药物喷洒、有无疫病等拟定一条可靠的放牧路线。2.6放牧场所应禁放毒饵。如确需投放,应通知鸭农调换牧地,或让其关养。做好农药、化肥的存放、保管和使用工作,切忌在鸭场附近存放农药化肥。放牧途中发现鸭群中毒,要立即停止放牧回舍,并对症进行治疗。放牧中发现病鸭,不能乱投药品,应及早确诊,准确用药。2.7发现有传染病在鸭群中流行,要迅速进行隔离,停止放牧,封锁牧区,确诊后治疗,把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被污染的物品用具要进行严格消毒,同时也不准疫区内鸭子调离疫区,病死鸭要进行深埋或焚烧。2.8要随时注意收听当地天气预报,有恶劣天气到来时,要停止放牧。炎热天气中午要选择通风遮阴的林区让鸭休息,防止中暑死亡。2.9严禁各种禽类混群放牧,防止各种疫病交叉感染,造成疫病流行。
    标签: 放牧 养鸭 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