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鸭多型棘头虫病

编辑:Bess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1.病原本病病原体为大多型棘头虫、小多型棘头虫与腊肠状多型棘头虫。  2.生活史腊肠状多型棘头虫的中间宿主为岸蟹,大多型棘头虫与小多型棘头虫的中间宿主为虾类。成虫在小肠内产卵,卵随粪便进入水中,虫卵被中间宿主吞食,卵膜消化,棘头虫从卵逸出,14~15天后变为前棘头体,30~35天变为棘头体,54~60天具有感染性。  3.流行特点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在春、夏季节。1~3月龄雏鸭最易感染,能引起大批死亡。除感染鸭、鹅外,多种野生水禽也可感染。  4.症状大多型棘头虫与小多型棘头虫均寄生于鸭小肠前段,腊肠状多棘头虫多寄生在小肠中段,引起肠管炎症。因此,病鸭主要表现为下痢,消瘦,生长与发育受阻,大量感染而饲养条件又较差时可引起死亡。幼鸭的死亡率高于成鸭。  5.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有无适合的中间宿主,多发生于1~3月龄幼鸭与夏、秋季)与症状,可初步怀疑为本病。确诊需要采取病鸭粪便,采用水洗沉淀法或离心漂浮法来检查虫卵。  6.预防在发生过本病的鸭场内,秋季放牧结束后2周进行1次驱虫,春季产卵前1个月再进行1次驱虫。成鸭与雏鸭混牧时,除对成鸭驱虫外,对雏鸭于放牧开始后20~25天,进行成虫期前驱虫。最好成鸭、雏鸭分群放牧。如无安全水域,可将雏鸭在陆地上饲养到2~3月龄时再放牧。引进新鸭,须先检查有无棘头虫寄生,如有棘头虫寄生,驱虫后10天再放入水域中放牧。  7.治疗可用四氯化碳,每千克体重口服1毫升,或二氯酚每千克体重500毫克,都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标签: 驱虫 放牧 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