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鹅“蛋子瘟”病的诊断与防治

编辑:Berg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种鹅“蛋子瘟”又称传染性卵黄腹膜炎。“蛋”是指产蛋季节产蛋母鹅,“子”宫(卵巢、输卵管)受到侵害,“瘟”是指从而引起的疫病,有的地区也叫做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其特点是:专门侵害产蛋期的母、公鹅,往往在产蛋初期或中期开始发病,直至产蛋结束而停止,病鹅治愈后也失去种用价值。从危害种鹅的产蛋率、出雏率这个角度来说,该病是影响鹅业发展的第一大杀手。2008年潍坊市养鹅专业合作社在坊子区长宁街办西岭村养殖扬州白鹅1260只,于12月23日开始发病,并有零星死亡,五天后发病鹅达到230只。外观母鹅腹部膨大,走路摇摆 (呈企鹅行走状态),产软壳蛋、畸型蛋,肛门周围粘有潮湿发稠的排泄物,似蛋花样,个别拉白色稀便,发病率约为18.3%,产蛋率由50%下降到22%,病鹅陆续出现死亡,到2009年1月6日共死亡36只,占发病鹅的15.7%,我们根据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经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种鹅“蛋子瘟”病。

  一、临床症状

  病母鹅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独居或在水面漂浮,腹部膨大,产软壳蛋或畸形蛋,产蛋率呈直线下降。肛门周围粘有潮湿发臭的排泄物,似蛋花样,排泄物中夹杂着蛋清、蛋黄,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块多呈像煮蛋汤样,病鹅行走困难,但体温正常,个别病鹅体温升高。同时病鹅还出现眼睛凹陷脱水,喙蹼干燥和发绀,羽毛松乱,患病公鹅的主要症状是阴茎严重充血,肿大2~3倍,螺旋状的精沟难以看清,在不同的部位有芝麻至黄豆大黄色脓性或干酪样结节,有的阴茎裸露体外不能缩回。剥除结痂呈出血性的溃病面,失去配种能力,但很少发现死亡。

  二、剖检变化

  病母鹅腹腔充满淡黄色恶腥臭液体和破坏了的卵黄,腹腔器官表面有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而剥离肠系膜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输卵管腔内有软壳蛋滞留,蛋壳表面粗糙,并附着脱落的粘膜或凝固的蛋白。卵巢内的卵子变形皱缩或成硬块。公鹅阴茎表面有芝麻或绿豆大小的结痂,剥去结痂为溃疡灶。

  三、实验室检查

  据病原分离、涂片镜检、生化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确诊病原为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该菌对链霉素、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环丙沙星不敏感。

  四、治疗措施

  1.将病鹅及疑似病鹅全部隔离饲养。并每只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10万单位,每天两次,连续5天。为了防止其它鹅感染,全群混饮氟苯尼考:每100克加水800公斤,自由饮用,连用3~5天,首次量可加倍,预防量减半。

  2.采用土霉素原粉拌料,每100斤饲料中加200克,预防量减半,连用3~5天。

  3.对鹅舍、用具用百毒杀喷酒消毒,用生石灰粉对地面消毒,每天一次,连续5天。对产生的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对死鹅全部做无害化处理。

  4.调整饲养密度,保持鹅舍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冬天保温,通过以上防治措施,用药2天后的病情逐渐得到控制,除病重者死亡外,其它基本康复。

  五、讨论与小结

  1.由于缺乏规模养鹅技术,再加上对鹅病防治缺乏研究,经验不足,养殖户急功近利,盲目上马,普遍存在鹅舍简陋、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鹅舍潮湿、重养不重管、重治不重防、消毒措施不严,造成该病的发生与蔓延,给种鹅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选好场址,是养好种鹅的关键。种鹅场应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河流、水库、水草丰盛的地方,水面应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最好是流动的河水,不能流动的水面深度应在1.5米以上,要防止被污染的水流入其中。如找不到合适的自然水面,可人工建造水池,一般水池宽3米,深0.6米,长度可根据场地情况灵活掌握,建议:水池不要建在地下,池底要高出地平面,两侧留出放水口,能注能排,排空后有利于消毒,始终保持水质清洁不污染。

  3.适时接种疫苗:在种鹅产蛋前15日龄注射鹅蛋子瘟氢氧化铝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对已发病的鹅群做紧急预防接种,注射本疫苗7天后,可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

  4.精选鹅群,不适合做种用的要坚决淘汰。从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说明本病主要发生于产蛋期,也就是说从性成熟开始交配时发生本病,说明本病的传染途径主要通过交配。因此,鹅群在产蛋前半个月,在注射蛋子瘟疫苗的同时要检查公鹅的生殖器官,凡是阴茎红肿或带有结痂的立即淘汰。母鹅肛门周围潮湿,并带粘稠的粪便也要淘汰,把引发本病的一切潜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种鹅产出健康无菌的优质种蛋。

    标签: 产蛋 公鹅 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