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鱼亲体培育技术

时间:2023-05-05 编辑:Berg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Bleeker)属鲈形目、鲈亚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为暖温性近底层鱼类,原为我国四大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小黄鱼资源已经严重衰退。笔者在本文介绍了小黄鱼亲体培育技术,通过对小黄鱼生长过程的观察,记录下生长参数,为小黄鱼的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小黄鱼亲鱼的采捕小黄鱼在黄渤海区存在2个地理种群:北方种群和吕泗种群。北方种群在黄海中南部越冬,在北部和渤海沿岸索饵和生殖;吕泗种群较大,季节性洄游距离较短,主要在黄海南部作深浅水的东西移动。小黄鱼3月份自越冬场开始生殖洄游,于4月份~5月份在沿岸浅水区产卵。笔者采捕小黄鱼亲鱼位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属吕泗种群。5月,普陀东极的近洋小渔船在中街山渔场采用"小拖网"围捕的作业方式,对小黄鱼的擦伤相对较轻,虽然数量较小但有存活的小黄鱼可以捕获;至7月,共组织近150人次随船出海采捕24次,捕获小黄鱼活体400余尾,经过中间暂养、运输保活后,仅存16尾。二、小黄鱼亲鱼的培育小黄鱼亲鱼运至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岙山试验基地后,用一定浓度的抗菌药物进行药浴,在育苗池内稳定一段时间后移入土池网箱进行培育。当海区水温下降到10℃时,将亲鱼搬入室内越冬。1.土池网箱培育土池网箱培育过程中,定期测量土池海水的各理化因子,根据水质情况确定换水的比例,以保持水质清新。饵料生物以鲜活小杂鱼为主,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为亲鱼总体重5%~10%,并定期投喂少量药饵,避免鱼病的发生。定期更换网箱,在翻箱的过程中进行短时间的药浴处理。每月测量小黄鱼的生长情况,记录体重、全长和体长。7月19日,小黄鱼平均体重27.4g,平均全长15.2cm,平均体长12.6cm;至12月19日,小黄鱼平均体重53.6g,平均全长18.4cm,平均体长15.3cm。2.亲鱼室内越冬培育当土池水温跌到10℃左右时,将小黄鱼亲体移入室内培育。室内水泥池为4.0m×8.0m×1.2m,微充气,将水温控制在12℃~15℃,盐度控制在22‰~30‰,每天投喂2次饵料生物且吸污。在越冬过程中,同时进行亲鱼性腺的培育,采取在饵料生物中适量添加维生素E的方法。由于采捕的小黄鱼多为一龄鱼体,性腺成熟达不到要求,于是在2004年4月5日放入浅海网箱中继续培养。在越冬时发现鱼体生长速度比较快,可能于饵料生物、环境等因素有密切关系。1月20日,小黄鱼平均体重69.4g,平均全长18.6cm,平均体长15.5cm;至明5日,小黄鱼平均体重89.6g,平均全长21.8cm,平均体长18.6cm。3.二龄亲鱼浅海网箱培养由于二龄亲鱼游泳能力较强,而且为更好地模拟实际养殖环境,笔者所在课题组决定进行浅海养殖试验,于2004年4月将小黄鱼移入浅海网箱。浅海网箱培育技术与土池网箱基本相同,但发现鱼体的生长速度没有土池网箱陕。5月5日,小黄鱼平均体重8g.2g,平均全长22.1cm,平均体长18.6cm;至12月6日,小黄鱼平均体重109.3g,平均全长23.0cm,平均体长20.5cm。4.二龄亲鱼室内越冬2004年12月6日,将小黄鱼再次移入室内进行培育,开进行性腺促熟。1月6日,小黄鱼平均体重117.4g,平均全长23.6cm,平均体长21.2cm;至3月25日,小黄鱼平均体重135.6g,平均全长25.0cm,平均体长22.6cm。三、小结1.亲鱼保活由于小黄鱼采捕过程中容易受伤,鳞片脱落较为严重,所以在暂养过程中一定要进行鱼体消毒和药浴,以增加小黄鱼的成活率。但由于高温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次亲鱼的成活率不高,但也总结了不少实际操作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2.理化因子的控制小黄鱼可在水温6℃~32℃区间内正常生长,根据对小黄鱼2年来的生长观察,发现小黄鱼最适生长水温在15℃~25℃;同时,小黄鱼是广盐性鱼类,最适生长盐度在20‰~35‰。3.生长环境笔者比较了以上3种不同养殖方法中小黄鱼的生长情况,发现小黄鱼对生活环境要求相对比较稳定,且水流不能太急。经过浅海网箱和土池网箱对比养殖试验可以初步得出,土池网箱较适宜小黄鱼的养殖。4.越冬管理越冬时,水温最好控制在12℃以上,这样既不影响小黄鱼的生长,又不至于浪费过多的能源。越冬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小黄鱼的防病工作,投喂要适量,并及时清理池底的排泄物及残饵。5.养殖前景从试验过程来看,小黄鱼的抗病能力较强,适合于人工养殖;从试验结果来看,小黄鱼的生长速度也符合养殖要求,加上小黄鱼经济价值较高,人工养殖前景广阔。
    标签: 小黄鱼 网箱 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