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养殖增效技巧 减少渔药使用方案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草鱼养殖增效技巧 减少渔药使用方案】草鱼生长快,肉质肥嫩,味鲜美。草鱼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自然状态下成鱼以吃水草为主。喜食的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浮萍等。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草鱼养殖增效技巧和减少渔药使用方案。

草鱼养殖增效技巧 减少渔药使用方案

一、草鱼养殖池塘用药规律

1、改底肥水用药

一般在3-4月份,经过越冬的池塘需要改底。降解底层毒素,预防底质泛酸,消除底质腐败;分解大分子有机碎屑(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控制底质发臭,消除虫卵寄生源,控制虫害蔓延;激活水底界面,消除水底交汇界面的发热层,从而消除养殖隐患;清除淤泥中的有害物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特别是弧菌的繁殖生长,消除底质中的病原隐患;增强底质自净功能,修复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促进微生态循环。

肥水用肥种类繁多,分为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肥料等。有机肥料包括绿肥、堆肥、沤肥、厩肥等,无机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钙肥等,生物肥料是具有不同作用的菌肥。改良底质一般都用氧化剂类以及芽孢杆菌等活菌制剂。

这些肥料的使用跟后期的渔药使用有很重要的联系,如果前期改底肥水的工作做得彻底,寄生虫病和细菌病就会大幅减少。

2、下塘后杀菌以防治烂鳃、烂尾

在鱼种放养前用大蒜素药浴处理预防水霉,在鱼种放养后的半周内,需要对池塘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市面上比较经济且有效的药物通常是二氧化氯,用药量0.6~0.7克/米3(有效含量8%)。养殖户根据鱼的活动、体表的状态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防治寄生虫病用药

草鱼寄生虫病的防治主要在4-5月份,在湖北地区主要病症有锚头鳋、车轮虫和指环虫。大多数养殖户都用敌百虫或阿维菌素等全池泼洒杀虫,一般用量为0.75克/米3。在杀虫后2~3天要进行杀菌,否则容易暴发细菌性疾病,选择二氧化氯全池泼洒,用药量0.6~0.7克/米3 (含量8%)。注意事项:晴天用药,并开动增氧机,先杀虫、后杀菌。

4、防治草鱼出血病

在5-6月,草鱼池塘容易暴发细菌性出血病。防治措施为用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拌饲料投喂(20克/千克饲料),一个疗程5日。外用消毒药物,比较普遍的还是二氧化氯。

5、防治肝胆综合征

一般在6-8月份,经过一段时间的投喂,由于池塘水质不佳或者鱼吃了残饵均会导致肝胆综合征。针对肝胆综合征,一般都是按疗程拌饲料投喂保肝护胆的一类抗生素类药物,例如肝胆康。外用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调节水质。

二、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用药差异

不同的养殖模式是指养殖手段的差异,即优质高效养殖和低碳环保养殖。对优质高效的养殖模式来说,整体用药量会大很多。由于养殖密度较大,水体更容易受到排泄物和残饵的污染,水质相对较差,如氨氮、亚硝态氮等有害物质的浓度会更高,给鱼带来的刺激会更强烈,鱼也更容易生病,就得加大用药量。再者,养殖密度较大,患病鱼的数量也多一些,用药量也会加重一些。而安全环保的种青养草鱼模式则有些不同,投喂青饲料中的池塘残饵氮、磷含量较低,碳含量较高。这种情况下,水体环境对鱼体的致病性较弱,所以平均用药量会相对较少一些。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高密度精养池塘的药用年开支为300元/亩,种青养草鱼的安全环保的养殖模式中药用年开支为150元/亩,是前者的一半。

选择低碳环保的养殖方式,不仅能减少养殖水体的污染,产出高品质的水产品,还能在渔药使用上节约成本,变相获利。

鱼病发生是由环境、养殖鱼类本身和病原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控制其中一个环节,鱼病的暴发率就会大大降低。从我们调查的两种养殖模式看,种青养草鱼的安全环保养殖模式,池塘整体水质情况较好,使得鱼病暴发的环境条件不成立。这也是这种模式下渔药开支较少的主要原因。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提出了减少渔药使用的方案。在养殖初期对养殖池塘进行彻底清塘,减少寄生虫病原体。通过调节喂养模式、施用健康无毒无害的调水产品、培养活菌等方式保证养殖池塘较好的水质。尽量选择健康环保的青饲料配合人工颗粒饲料的养殖模式;养殖过程中合理适当施用二氧化氯、柠檬酸、芽孢杆菌制剂等无害药物。这样切断了鱼病发生的链条,减少鱼病的发生,就可以减少渔药的使用,提高产量,并改善鱼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