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体pH偏高。
宁夏地区近年来干旱少雨,除个别地区及部分老池塘的水体pH在8.2左右外,绝大多数养殖水体pH都在9.0以上,部分水体pH甚至高达9.5。养殖来源的鱼苗产地水体pH都在7.5左右,异地水体pH差值最小0.7,高者达2.0以上。笔者在2004年~2005年对不同养殖地的高碱水体进行降pH处理(水体pH调至7.5左右)后鱼苗下塘,平均成活率达75%,明显高于对照池塘(pH8.8~9.2)的平均成活率。
因此,偏高的水体pH及较大的异地pH差异是造成盐碱地池塘水花死亡严重的直接原因。
2.水温不稳。
4月底~5月初,正值草鱼放苗的黄金时期,此时西北地区的气候却异常多变,温度极不稳定。以2005年为例,5月15日中午池塘水面下10cm水深处水温达到22℃,而5月16日夜突然降温,池塘水面下10cm水深处水温为16.5℃,5月17日气温继续下降。16日接到一批草鱼水花,下塘后仅日光温棚放养500万尾的成活率在80%以上,其它池塘放养的鱼苗绝大部分死亡,而在宁夏地区仅少数几家规模大的养殖企业有温棚,大多数养殖户仅为普通的池塘养殖,无法保障鱼苗放养所要求达到的水温条件。
因此,低温是造成草鱼水花下塘整体成活率低的另一重要原因。
3.开口饵料生物不足。
很多养殖户对"适时下塘"的概念理解较模糊,误以为只要水中有虫子,无论虫子是什么种类、个体是大是小,都可以进行鱼苗下塘;或者干脆不以为然,只要池塘有水就可以放苗;或者不知道轮虫休眠卵的萌发直接与水温相关,只是认为清塘7天~8天后轮虫就一定会达到高峰,7天~8天就是"适时",就可以放苗。
直接后果是池塘清塘消毒注水后,由于温度原因,轮虫或繁殖很少或高峰期已过,草鱼水花下塘后适口的天然基础饵料生物严重缺乏,鱼苗由于营养不足而大批死亡。
4.水质管理水平低,鱼病防治观念淡薄。
西北地区草鱼规模化养殖起步较晚,整体养殖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广大散户渔农的养殖技术还较欠缺。有些养殖户误以为水花对池水溶解氧要求很低,忽视了水体藻相的平衡,只注重培养丰富的浮游动物,因而大量施入没有经过发酵的有机粪肥,造成水体严重缺氧,草鱼水花窒息死亡。
很多养殖户在水花下塘时未进行鱼苗试水实验,或试水时间过短(小于1小时),部分水体因消毒药物的毒性没有完全消失即进行鱼苗下塘,造成鱼苗中毒死亡。同时,鱼苗下塘后很少认真巡塘,忽视鱼病预防工作,从而导致病情蔓延、加重。另外,部分养殖户对水花养殖池用药时反复采用硫酸铜杀灭车轮虫等,也对鱼苗造成很大的伤害。
5.运输袋盛水量偏少。
为了节约运费,部分厂家在苗种运输袋内盛水量偏少(每袋盛水2kg以下甚至更少)。通过对照观察发现,运输袋盛水量少的鱼苗比盛水量为4kg左右的鱼苗下塘后容易患气泡病。
6.苗种质量良莠不齐。
苗种质量的好坏也是影响草鱼水花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苗种携带车轮虫、杯体虫和绦虫等寄生虫少,鱼苗不易发病,生长速度快。
二、鱼种越冬成活率低,部分塘口小规格鱼种成活率小于10%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
1.鱼种规格偏小。
笔者连续3年对宁夏灵汉渔业联合社7个县区不同养殖场草鱼鱼种越冬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当水体pH在8.8以内,凡是规格在100g/尾以上的鱼种,越冬成活率在90%以上;规格在50g/尾~100g/尾的鱼种,越冬成活率为70%~80%;规格在 30g/尾以下的鱼种,越冬成活率为50%左右。
2.水体碱度、pH偏高。
同样是对宁夏灵汉渔业联合社7个县区不同养殖场草鱼鱼种越冬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发现碱度越高,pH越高,鱼种成活率越低。凡是碱度在5度以上、pH在9.2以上的池塘,规格在30g/尾以下鱼种的成活率在5%以下;规格为50g/尾~100g/尾鱼种的成活率在15%~50%,且规格越小成活率越低。
对于相同的pH,碱度在3度以下水体的鱼种成活率相对高一些。碱度在3度以内、pH在9.0以下,鱼种规格越大则成活率提高幅度越大,不同规格鱼种的成活率相对提高10%~30%。
3.养殖管理不善,鱼病防治不及时。
巡塘不认真,育种因携带寄生虫或患气泡病而长期窜边,体能消耗过大,体表擦伤而感染病菌,未及时进行治疗而死;封冰后,忽视对水质的管理,水体过肥或过瘦,尤其是下雪后扫雪不及时、不彻底,水体突变,鱼种氨态氮中毒或缺氧窒息死亡。
另外,盐碱地池塘对于小三毛金藻的防范意识不强,冬天容易发生小三毛金藻中毒死亡事故。
三、二龄鱼种病害严重且死亡率高对鱼种成活率影响较大的因素:
一是饲料营养问题,应投喂不添加任何促生长素、对饲料原料及成品料质量严格把关的配合颗粒饲料。
二是水质管理不善,草鱼贪食,投喂过量容易造成水质污染,进而引起肠炎病、烂鳃病;频繁使用名目繁多、成分不清、质量不明的药物,造成水质污染而引发鱼病;水体碱度高、pH高,长期处于该环境下鱼类鳃丝受腐蚀,机体免疫力下降。
三是鱼种质量问题。
四、解决措施与探讨1.对于水花培育,应做好种源产地的调查工作,鼓励当地技术管理水平高、养殖设施完备的大型养殖场利用日光温棚集中培育,科学管理。
应确保水温适宜,调节水体pH达到安全范围并维持一段时间,水花在轮虫高峰期下塘;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体溶解氧含量丰富(不得低于4mg/L),池水透明度40cm~50cm;及时镜检基础饵料生物的种类、数量与大小,可采取拉空网、施肥、泼洒豆浆等措施肥水;合理、科学选用药物种类,并注意药物使用浓度及正确的用药方式。
2.高度重视对水体pH的调节与控制。
应充分利用pH相对较低的江河水及地下水资源,在主要养殖季节要及时、适时、合理注排水;冬季越冬期,应保持池塘高水位,以降低池塘周围土壤盐分渗入池水的程度,池水深度保持在1.8m~2.0m为宜。
控制生石灰用量,日常管理中轻易不泼洒生石灰水,如确需泼洒(主要用于防病消毒)则用量减至正常用量的1/3~1/2,有条件时最好用漂白粉替代生石灰作清塘药物。
重视施用有机肥料,包括直接在水体内沤制绿肥或施入经过发酵的农家肥;在池塘边坡、池埂等空闲土地多种植一些能降碱排盐的绿肥植物,如紫花苜蓿、沙打旺、苦麻菜等。
3.加强水质、投喂管理,提高鱼病防治意识,创造良好的水体环境,促进鱼种快速生长,以培养大规格鱼种。
尽量避免频繁用药、频繁换药,建议推广使用微生物水体改良剂。控制合理的池水透明度,多采用非药物手段改善水质,降碱、降pH、降氨态氮、降低底层水体废气含量。
4.生产、选用品质有保障的配合饲料,杜绝在饲料中长期、大量添加促生长素。
5.多做一些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养殖者的养殖水平。
6.规范渔药市场,打击伪劣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