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鱼的苗种生产

编辑:Devi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鲻梭鱼的苗种生产,包括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两大步骤。前者又分为亲鱼培育、催产(人工诱导排卵)、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等过程、后者又分为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过程。  鲻类人工繁殖的研究,早在1930年,意大利即完成鲻鱼的第一次人工产卵,直到近一、二十年来,才引起世界有关国家的普遍重视,并成为国际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美国、印度、前苏联、日本及以色列都积极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苗种生产技术已具生产水平,尚有许多理论问题和技术关键,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亲鱼培育  培育供催产用的优质亲鱼,是鲻、梭人工繁殖的首要关键,是整个人工繁殖过程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只有在亲鱼性腺充分成熟的基础上,再辅以适当的催产措施,人工繁殖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催产剂的作用只在于通过对卵巢等的刺激而促使卵球成熟分裂、滤泡破裂、排卵等一系列的反应。而能否发生这一连串的反应,则取决于卵巢能否接受这种刺激,即决定于催产时卵巢所处成熟状态这个内因。实践证明,只有处于第Ⅳ期末的卵巢,经过一定的水温刺激,才能进入敏感期,才能接受这种外因的刺激。如若亲鱼没有培育好,性腺尚未成熟,或者未进入敏感期,即使再好的催产技术(用高效率、大剂量的催产剂)也无济于事,或者是很不理想。曲此可见,亲鱼培育在人工繁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了。  培养亲鱼,就是要根据鲻、梭鱼性腺发育规律,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促使其性腺发育成熟。(一)亲鱼培育池  1.培育池条件亲鱼培育池无特殊要求,但为了有利于亲鱼的生长、发育和饲养管理,在选择培育池时应尽量注意到:靠近水源,海水和淡水排注方便,可以随时调节水的盐度和改善池塘水质状况;靠近催产基地,环境较安静,便于运输和饲养管理。面积以2一3亩长方形的鱼池为宜,若面积过大,管理不便,捕捞亦困难,且塘大鱼多,分批催产造成一塘多次拉网,易损伤亲鱼,使亲鱼性腺退化。水深1.5m左右,池底平坦,池坡比1:2.5-3,池底应有适量(5-10cm)肥泥层,这样的池塘有利于繁殖基础饵料和捕捞操作。  2.培育池的清整清整亲鱼培育池应每年进行一次,清除敌害动物、细菌和一些水生植物,挖出过多的污泥,改善水质,结合做好池堤整修工作。清整一般在人工繁殖生产结束后进行。亲鱼放养前,再采用鱼藤精、漂自粉、茶籽饼、氨水、生石灰等药物清池(其药物用量可参照对虾清池)。然后以30一40目的筛绢网滤进海水,并施入基肥(化肥或于粪肥),以繁殖基础饵料,供亲鱼所需。也可先抽干池水,除去野杂鱼,施入有机肥料,经曝晒3一5天后、进水肥池。  (二)亲鱼的来源和放养  1.亲鱼来源目前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鱼有三个来源:一是在秋季或早春从海上采捕自然生长的亲鱼,经过短期强化培育,促使其成熟(如山东、辽宁等地);第二是选自盐度5%以上的半咸水中人工养殖的个体,经1年的专池强化培育,使其发育为成熟亲鱼(如天津、河北);三是于秋未或春初,选自淡水或半咸水(盐度0.5一5.0‰)中的养殖梭鱼,越冬前或越冬后,使盐度逐步过渡到13一18‰,促使其发育成熟(如江苏)。  2.亲鱼运输亲鱼最好就地取材,就地培育,尽量避免远途运输。运输工具有汽车、活水船等。可将亲鱼装在木捅、帆布桶、塑料鱼篓或充氧的尼龙袋中。也可先将鱼放入带孔的尼龙袋内,每袋1尾,然后将鱼和袋一起放人容器的水中,以避免碰撞。运输亲鱼最好应在水温10℃左右时进行,要稀装快运。在运输中要设法保持水质清新,氧气充足,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尼龙袋充氧麻醉运输,常用的麻醉药物有喹哪啶、巴比妥纳、乙醚、MS一222。氯醛合水,特丁醇、氯代丁醇、聚乙醛、特戊醇等。  3.亲鱼的选留选择留用的梭鱼,一般雄性的2龄以上,体重0.5一0.75kg,雌鱼为3龄以上,体重1一2kg以上,培育到翌年,即可使用。鲻鱼一般用4一6龄、体重2kg的雌鱼和4龄、体重1.2kg的雄鱼做亲鱼。台湾从海中捕来的亲鱼为4龄左右,体长32-50Cm,体重1.0一2.okg,在淡水池中养的鲻亲鱼应在3龄以上。  一般说来,以选留个体较大的为好,不仅产卵量高,而且后代生长快。但需注意雌雄比例,申于雌雄在外形上鉴别困难,选留时要适当多选些体重0.5-1kg的个体,防止片面选留大个体,造成催产时雄鱼不足。选留的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  4.亲鱼的放养合理的放养密度是保证鱼性腺发育良好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求既能充。分利用水体,又能使亲鱼性腺发育良好为度。放养数量应按池塘条件确定,一般每亩水面放养梭亲鱼40一80尾,鱼体重量70一1.00kg。以色列是将近海捕捞的洄游产卵鱼或从河口捕捉的大鲻鱼,在产卵前2个月,按每公顷600一800尾(合40一50尾/亩)密度放养于池塘中,做为亲鱼。雌雄亲鱼可以混养在一起,其搭配比例,一般以1:1.5为最适宜。  为了防止病原生物带入池内,可以用15万分之一的孔雀绿或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鱼体5-10min。但忌采用含有有机磷的药物。  (三)饲养管理亲鱼培育要根据亲鱼食性,不同季节摄食量的变化和性腺发育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饲养,其中心环节就是施肥、投饵和调节水质。  1.施肥和投饵饵料是亲鱼性腺正常发育成熟的重要因素。亲鱼饵料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亲鱼性腺发育的好坏。在较差的营养条件下,亲鱼获得的营养,首先得维持整体的代谢等需要,性腺发育就会因此而缓慢,甚至停滞。越冬前培育不好,体内脂肪积累不多,冬春卵球中充积卵黄的内在潜力就降低,从而推迟了成熟期。因此,合理施肥、投饵是培育鲻、梭亲鱼的关键。  培育梭亲鱼的池塘除施足基肥外,还应适当追加肥料,如人粪、禽粪、畜粪及少量化肥等,使水中具有丰富的有机质和适量的营养盐,保持水质有一定肥度,有助于池中浮游生物及底生藻类的生长繁殖。其施用量需按具体情况决定。一般应掌握基肥施足,追肥不断,适时追肥、量少次多的原则。要做到既要使池水保持稳定的肥度,又不使池水恶化。鲻、梭亲鱼池的水色以油绿色或浅褐带绿色为好,透明度为25cm左右为宜,高温季节或发现池水恶化,应停止施肥,及时换入新水。除了施肥外,还需要投放足量饵料,以保证亲鱼获得充分的营养。鲻、梭鱼亲鱼培育的饵料有油饼类、麸糠、玉米面、高粱面、鱼粉、酒糟、虾糠、麦芽以及人工配合饵料。春季,当水温升到4℃以上,梭亲鱼开始摄食,即应投饵。但摄食强度不大,可3一5天投一次。当水温变暖时,摄食强度迅速提高,此时应加强投饵。在水温15℃以上时,每天的投饵量应为鱼体总重的3%左右,其时一般每天每尾可投喂花生饼50g以下。在饲养中要经常检查亲鱼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亲鱼在越冬期间,尚需适当投喂,并做好安全越冬工作。  2,调节水质调节水质是培育溯、梭亲鱼的重要措施。在春季强化培育期间,必须定期向池中加注新鲜水,调节水质,改善池水的氧气状况,加速物质循环,促进浮游生物的繁生,同时,流水刺激有利于亲鱼的性腺发育。水质老化和长期缺氧的池塘,亲鱼的性腺发育会受到抑制。山东乳山培养梭鱼时,调水的做法是3自3月下旬到4月中旬,每周注水:次,每次注水量为池水的1/10。4月下旬到产卵前,每天清早注水,每次注水V20。辽宁东沟的做法是:春季每7一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一一20cm。自5月份开始,每隔3一4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10一25cm。而江苏的经验为:秋季每2一3周注水1次,春季1一2星期注水1次,产卵前半个月每天注水:次。  3.产前盐水过渡蛐、梭鱼虽为广盐性鱼类,但其性腺的正常发育是需要一定盐度环境的。一般说来,梭鱼在盐度3一6%以上的咸淡水中,性腺才能正常发育,成熟率高,盐度低于3纸个别亲鱼性腺也能成熟,但成熟率低。在低盐分半成水水域内,梭鱼性腺的成熟系数比海产的要大,但雌雄鱼在达到性成熟的时间上比海水的棱鱼要漫一些,当海产棱鱼已排卵时,在低盐分半威水梭鱼的性腺仍然是第W期。  关于梭鱼在淡水中卵巢不育的原因,国内外均作过不少研究,从脑垂体组织学的比较观察中,表明淡水和少盐水养梭鱼,垂体前叶(大部分为催乳素分泌细胞组成)比海水梭鱼来得发达。淡水棱鱼垂体前叶特别发达,这说明淡水环境促进了垂体前叶催乳素分泌细胞的活动,这与梭鱼为适应淡水生活提高渗透压调节能力有关。间叶相对萎缩,是由于催乳素分泌量的大量增加,抑制了间叶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的活动。从而导致阻碍性腺的进一步发育。因此,淡水养殖棱鱼不育的可能因子主要是缺乏适当盐度的生活条件所致。内利等(Nel1yeta1,1970)也曾发现,养殖在淡水中的鲻鱼垂体前叶也比海水鲻显著增大;相反,它的间叶则明显的比海水鲻小。他们还观察到淡水鲻垂体前叶催乳素含量比海水鲻高得多。布兰克等(Blanceta1,1968)测得海水鲻每毫克的垂体促黄体激素(LH)的效价比淡水鲻鱼高12倍。与棱鱼的结论一样,淡水环境促进了鳃鱼垂体前叶催乳素分泌细胞的活动,以适应在低渗环境中生活,但过多的催乳素分泌不利于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的活动,抑制了性腺的正常发育。埃克斯但(Eckstein,1975)对生活在海水和淡水中的酗鱼和大头鳃的卵巢进行了生化比较分析,发现11一酮睾丸舀酮和脱氢表雄甾酮(DHA)的浓度很不相同。前者是大头鲻的有效雄性激素,由此我们可以假定,在淡水中饲养的鲻鱼卵巢里积累了大量的有效雄性激素,从而抑制了排卵激素的释放,或者以其它某种方式,破坏了生殖所必需的激素体内平衡。河北省水产研究所自1981年起,以注射神经介质(neurotransmitter)来改变淡水养殖梭鱼中枢介质水平,从而抑制催乳素分泌细胞(prolactincell)的活跃,克服生殖机能上的障碍,在外源激素的辅助下,顺利地达到人工繁殖的目的。
    标签: 性腺 梭鱼 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