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大棚高密度越冬饲养技术

时间:2022-12-10 编辑:Berg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青蟹大棚高密度越冬饲养,可以较小的空间,较低的成本,简易的技术,达到理想的目的,获得较高的效益。其具体越冬饲养管理技术如下:一、蟹池建设。越冬蟹池采用质量好的砖块砌成,高1米,池壁用水泥抹光,上口向池内折进呈"厂"字形,以防蟹逃逸。池底为砂性海泥。池上方的大棚用毛竹架搭成,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全池,呈弓形,池底至棚顶高1.8米。设计良好的进、排水系统。一般每口蟹池面积25平方米较宜。二、清整蟹池。青蟹放养前,先去除池底污泥,再铺垫一层20~30厘米厚的砖性海泥。然后每池用2~3公斤生石灰消毒,先将生石灰化成浆后再立即泼洒池底、池壁。放蟹前还要换水2~3次,使酸碱度降至8左右,盐度10~15‰,以利青蟹生长。三、青蟹放养。(1)放养密度:平均体重0.35公斤/只的成蟹为3公斤/平方米;0.05~0.1公斤/只的幼蟹为1.67公斤/平方米,折合为每亩计放3110公斤。(2)水体条件:水位保持0.5米,透明度保持30~35厘米,盐度12‰左右,水温8~10℃,水色为淡黄绿色,溶氧量6毫克/升以上。四、蟹体标准。(1)足壳齐全。越冬青蟹的足要齐全,特别是螯足和游泳足不能缺。蟹壳要完整无伤,以防体弱发病。(2)防止脱水。蟹体脱水会影响成活率。放养的青蟹不可离水时间过长,离水时间一长,就易引起脱水。如是刚捕起的带泥青蟹,必须在清新:的海水中暂养1~2小时,使其吐出泥水。吐出泥水的蟹应在12小时内入池,否则易脱水难以越冬。判断青蟹有无脱水,可观察螯足长节与腕节间关节部经弯曲后是否仍饱满;用手按有弹性,且恢复快的表示正常;如发现有皱纹、无弹性者,则为严重脱水,说明已不能再放养。五、严防缺氧。放养后应做到勤观察、勤换水,适当通风,严防缺氧。坚持每天巡池观察3次以上,看其水色变化和蟹的活动情况。实测表明,棚内与棚外海水溶氧量有一定差异,棚外海水一经注入棚内,过不多久,溶氧量便会快速降低,两者相差约30%。因此,池水经过几天的暂养后,应及时换水,否则极易引起严重缺氧而死蟹。池内缺氧的症状:一是水色变化,如水色由黄绿色突然转青或变成红色甚至发黑,表明池水严重缺氧,应立即进行大换水并适当通风,否则池蟹有可能全部死亡。二是发现池蟹有活动迹象,且池水温度并未升高,表明池中已经缺氧,应及时换水和适当通风。因此,蟹池适时适量换水和通风是防止缺氧的两项主要有效措施。六、水温盐度。越冬期间,应严格控制水温和盐度。池水温度(指接近底泥水温)必须控制在7~9℃,过低会冻伤青蟹,过高会激起青蟹活动而引起互相残杀。当水温低于7℃时,可用红外线灯光加热或电热棒加温,同时要防止冷空气侵入棚内。当水温高于9℃时,可在早上或晚上进行换水,同时加强通风。池水的盐度与新注入海水盐度相差不可太大,如超过5‰,应少量多次进行换水。七、预防蟹病。越冬期间可不投饵,一般也不需施肥。如发现水质太清瘦,可增加换水次数,或每池施尿素500克左右。为预防蟹病发生,应每半个月施生石灰一次,每次每池用量800~1000克,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即可。
    标签: 越冬 盐度 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