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后河蟹池塘修复管理技术要点

时间:2022-04-10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强降雨过后,水漫堤埂,蟹种损失严重,补放蟹种成为水产灾后复产自救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加强环境修复、病害防治,达到亩产河蟹50-80公斤、平均规格120-140克/只。

水灾后河蟹池塘修复管理技术要点

强降雨过后,水漫堤埂,蟹种损失严重,补放蟹种成为水产灾后复产自救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加强环境修复、病害防治,达到亩产河蟹50-80公斤、平均规格120-140克/只。具体养殖技术如下:

一、除野消毒

在降低水位,修复受损池埂,加固或更换防逃网的基础上。每亩施用皂角素1-2公斤彻底清除野杂鱼,5天后,按照1米深水位,每亩用浓度为5%的聚维酮碘170毫升左右兑水泼浇,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预防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二、水草移栽

除野消毒7-10天后,移栽轮叶黑藻、水花生等耐高温、生长快的水草,确保水草覆盖率在50%-60%,为河蟹生长提供蜕壳、栖息、隐蔽场所,同时也为河蟹安全度夏做准备。

三、河蟹放养

根据水灾后河蟹存塘量,合理调节补放数量,挑选第三次蜕壳后,肢体健全、活力强的河蟹,规格为10-20只/斤,确保亩放养量在800只/亩左右。蟹种来源应遵循就近原则,选购范围控制在本地或周边地区,以本地河蟹为主,避免长途运输影响河蟹活力,同时,河蟹挑选时应剔除软壳蟹,放养时应避开高温时段和闷热天气,在早晨6点以前和晚上6点以后完成,提高河蟹成活率。

四、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

(1)人工投饵。结合水温、水质、天气等因素,按照“荤素搭配”的投喂原则,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搭配投喂颗粒饲料和植物性饵料,日投喂量为河蟹体重的3%-5%,以2小时内吃完为准,杜绝投喂霉变、腐烂、变质的饵料,及时捞除残渣剩饵,防止败坏水质。

(2)生物饵料。水灾过后,螺蛳残存量少的池塘,每亩补放250公斤,作为蟹种补充饵料。

2、水位调控

应根据当前气温和河蟹长势逐步上调水位,缓冲高温对河蟹的影响。河蟹下塘时池塘水位在60-80公分,7月份控制在1米左右,高温季节控制在1.2米左右。

3、水质调节

蟹池经过长时间高水位积压,水体浑浊,氨氮、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增加,灾后蟹池水质调节尤为重要。紧抓晴好天气有利条件,每隔10-15天,施用一次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絮凝剂等生物制剂,转化降解氨氮、硝酸盐等物质,清除水草表面附着物,提高水体透明度,同时每隔15天,施用一次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塘底部环境,促进水草根系生长。

4、病害防治

强降雨过后,池塘环境恶化,河蟹免疫机能受到抑制,易受病菌、虫害侵袭,当务之急是采取投喂药饵和定期消毒的措施,提升河蟹防御能力,减少病原微生物。可在颗粒饲料中掺拌中草药,持续投喂2-3个疗程,每个疗程5-7天;每半个月使用碘制剂等温和类消毒剂,同时坚持每日巡塘,密切观察河蟹活动、摄食等情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