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螃蟹养殖技术

编辑:Devi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湖泊螃蟹养殖技术】大湖粗养螃蟹因其投资省、风险小,是降本增效的一种途径,故而也是一种最普遍的养殖模式。下面结合本人几年的养殖实践及我县湖泊养蟹中的实际操作提几点浅显的看法,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湖泊螃蟹养殖技术

一、水面的选择

水质良好无污染、水草丰茂、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周边治安秩序良好、不易被水淹没的封闭型湖泊均可。

二、苗种的选择

螃蟹养得好不好的关键是要选择优质的种苗,才会有良好的效益。建议选购正宗的长江系蟹种,大湖放养蟹种规格为100-200头/斤为佳。

三、放养方式

1、放养量:每亩只宜投放蟹苗50-100头。放养量过多会影响成蟹规格,破坏湖泊生态平衡,放养量过少会影响生产效益。

2、放苗时间:最好选择元月至3月份气温较低时放蟹苗。因太早或太晚气温较高不利于蟹苗的运输;同时太早放苗会影响湖区的冬捞和冬捞时影响蟹苗的成活率。如太晚放苗会影响蟹苗的正常生长,因蟹苗放湖后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新的生长环境。

3、暂养:放苗前在大湖里选择一块水底平坦、便于管理的地方用网布插一个围栏,围栏的大小视放苗的多少而定(一般亩放2-3万苗,不宜过多)。蟹苗运到后不直接投入大湖水面,而是将蟹苗投放于围栏暂养圈中,待到5月份左右,大湖水草已经丰茂时再将暂养围栏拉开把蟹苗放入大湖(蟹苗放入暂养围栏后要及时投放饵料喂养)。

湖泊螃蟹养殖技术

四、除野、割菱、铲莲

除野:准备养蟹的湖泊在放苗前必须加大野杂鱼的清除力度,减少螃蟹敌害。除野同时必须减少草食性鱼类的投放,以防破坏湖泊生态平衡。减少争食性鱼类投放达到提高螃蟹的产量、增加效益的目的。如我县密泉湖,以前水草丰茂、资源丰富,承包者求利心切,在放蟹苗的同时还投放大量草鱼种,使原本船都行不动的水草资源不到当年的七月份便一颗草不见,年终螃蟹、鱼的规格都不大,减产减收,得不偿失。

割菱:菱是一种水生植物,少量生长于湖泊还有利于螃蟹生产,反之则会影响螃蟹、鱼的生长。如我县西沟湖在发展养蟹过程中就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初春湖里只是零星分布着一点野菱;养殖户见湖里的水草不多想留着供螃蟹本息生长。没想到6、7月份便很快蔓延至全湖,这时再组织人去割除时已经无能为力。8、9月份高温时期由于其覆盖全湖,致使湖水缺氧造成大量的鱼、蟹死亡,后捕获的成蟹体色黑、品质下降,拿到市场销售别人以为是污水塘里养出的蟹,从而压级压价,损失惨重。

铲莲:野菱生长速度快,如有3、4月份不及时将其铲除,将会蔓延至大水面,莲覆盖下的水温不高,螃蟹钻到莲下,因积温不高从而影响螃蟹的正常生长,严重的是影响巡湖行蟹和成蟹捕捞。

五、生产管理

1、建好防逃设施:沿湖沟汊有侧水流下的必须建好防逃围网。进出水口更加固加牢防逃设施,设置信息地笼。

2、严禁下湖绞草:蟹种下湖后,严禁周边村民下湖绞草;以免影响螃蟹的正常生长蜕壳,或绞草时将蟹苗绞在水草中带走,造成不必要的人为损失。

3、搞好防逃、防盗:平时应加强湖区巡查,坚持每天检查1次防逃设施,早晚各收取1次信息地笼,以便了蟹螃蟹逃逸与生长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尽量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下雨时要重点注意检查,不能有半点马虎意识。特别是自7月中旬螃蟹即将成熟时,更应增派巡湖人手,搞好防逃、防盗工作。在自己内部加强防范的同时,更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请求加大盗、抢鱼蟹的打击力度。

4、提高工作效力:如湖面较大,应购置快艇、对讲机(手机)、望远镜、夜视仪等一些管理工具,以便提高快速应变能力,及时处理有关问题。

六、捕捞与销售

1、捕捞:螃蟹养殖效益的好坏,捕捞也是生产中一个重要环节,因螃蟹的捕捞是有时间性的,就那么几天高峰。近几年我县大岩湖、恩姑台等湖都有过此类惨痛的教训。正宗的长江蟹苗一般在九月的“白露节”开始捕捞,而有些养殖户认为还有一部分软壳蟹,有的还在蜕壳生长因而未及时组织捕捞,等全部长硬了再去捕捞,等全部长硬了再去捕捞时已经晚了,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捕捞时间不能千篇一律在常规的“白露节”,有可能提前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也有可能推迟十天半月,当然也就是视螃蟹的成熟度随机而定。

2、销售:所有养殖户都希望自己的丰收果实能卖一个好价钱,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有些养殖户认为自己成蟹品质好,目前上市卖不到好价钱,不划算,于是就想办法把捞获的成蟹暂养起来等价格上扬合适时再出售,但是在暂养过程中有死亡、逃逸、暂养设施投入、投饵、工资等费用开支,到头来价格不价未涨,反而较刚捕捞时的市价还要低,没办法只有咬牙忍痛销售,不仅没有卖到好价,反而还增加了费用。总之,望大家在销售时要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和信息,在销售动作中酌情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