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建议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河蟹养殖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建议】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河蟹养殖户,其中既有成功的,也有因技术不精或管理不善而失败的。本文现就当前河蟹养殖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对策作一探讨。以供参考。

河蟹养殖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建议

河蟹养殖一、放苗前准备工作

1、清塘。使用毒性大的药物(菊酯类、有机磷类药物等)清塘,没有进行彻底的换水、解毒就放苗,药物残留量大导致蟹苗中毒上岸、“撑爪”,甚至死亡。

建议:尽早药物泡塘以降低放苗时池塘的药残影响。使用菊酯类、有机磷类等药物泡塘一周后,使用大量生石灰来降解泡塘药物的毒性、解决池底酸化问题,最后排水暴晒。放苗前,使用“碧水安”多次解毒,减少药残对早期蟹苗成活率的影响。

2、水草种植。传统的种草方式都是采用挖坑成捆种植,其根茎与塘底接触面积小、扎根少,容易出现上浮后腐烂的现象,且前期水草长势好易导致水体透明度高,气泡病高发。

建议:深水位平铺种植水草,提前种草(放苗前种,前期水不易浑且青苔少,水草容易生长),种植伊乐草为主(伊乐草既可扎根生长又可漂浮生长,净水能力较强,相对于其它水草更容易种植,且不易被螃蟹破坏),也可根据池塘条件搭配其他水草(如苦草、竹节草、黄丝草等)。由于伊乐藻高温期生长受限,净水能力弱,为防止腐烂,应加强增氧且不能种植太多,并留好通风沟和采光沟。定期使用“活力碳”补充碳源,稳定水体、促进水草生长,预防水草上脏及腐烂。

河蟹养殖二、放苗及早期池塘肥水

1、苗种选择及放苗密度。近年来河蟹苗种质量差导致放苗成活率低、养成规格不理想,尤其是外地苗的适应性差。

建议:优选自育苗,其次当地苗,再则选外地苗。选择规格整齐(60-80头/斤)、活力强的蟹苗,成活率高;放苗1000-1500只/亩为宜,根据苗种质量合理放养,保证成活率60%以上、亩产300斤左右;深水(80cm以上)放苗,通过加深水位稳定水体,降低环境变化对苗种的影响,减少蟹苗的应激反应。

2、早期池塘肥水。放苗前期,池塘水体较“清瘦”,合理的肥水既可以培养藻类保证水体溶氧,又可以丰富水体生物量、稳定水体环境,可有效控制青苔、防止水浑。使用大包肥、农家肥等肥料肥水,水溶性差,易污染水体,且易造成水体氨氮、亚硝酸盐高等现象。

建议:肥水前适当进水,提高水体容量、引进外源藻种;使用营养全面、溶解性好的有机肥“肥水肽”进行肥水,水体稳定性高、不易倒藻,适当补充碳源,促进肥水;选择晴天肥水,温度高,藻类生长快。

河蟹养殖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建议

河蟹养殖三、饵料

饵料选择及投喂方式。河蟹扣蟹培苗阶段,由于水温低,很多养殖户采取不投喂或少量投喂一些低蛋白饲料,导致蟹苗早期营养不足、体质差,出现蜕壳不遂、病害多发等现象。

放苗初期水温较低,河蟹摄食量偏少,河蟹饲料投喂要遵循尽早投喂、足量投喂、少量多次的原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一般放苗后即可开始投喂,饵料应选择高蛋白(40%以上为宜)的开口料,必要时配合投喂营养保健产品(如“利多精”、“营养快线”“LY-生命素”等),增强蟹苗体质。投喂地点多选择在河蟹常活动的区域(如深水区,因为深水区的水温变化相对较小、稳定,蟹苗大多数会在此区域活动)。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按河蟹体重的1%-2%来计算,套养青虾池塘酌情增加。

河蟹养殖四、养殖过程水质、底质管理

1、青苔。放苗前期池塘水体比较清瘦,肥料选择不当(农家肥、化肥等),青苔大量繁殖。

建议:前期加深水位、合理肥水(使用可溶性有机肥,如“肥水肽”肥水;肥水前,适当使用“碧水安”解毒),促进浮游藻类的繁殖,通过生物竞争关系,控制青苔的生长。尽量不要选择杀青苔药物,减少对河蟹及水草的副作用。

2、溶氧。河蟹塘相比于其他养殖品种,增氧能力普遍比较弱,往往造成河蟹养殖中后期池塘因溶氧不足导致水草不长或大量腐烂,尤其是高温期易暴发蓝藻、缺氧泛塘等,最终导致河蟹产量低。加大增氧,提高池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可改善塘底因有机质过剩大量滋生细菌、塘底“老化”等问题。

建议:河蟹塘增氧能力不低于0.3kw/亩,可通过增加增氧机设备、泼洒增氧剂、加大换水等方式保证溶氧。勤开增氧机,促进水体流动、解决晴天中午和晚上水体上下层溶氧不平衡、水温温差大等问题;定期使用“底居安”、“氧速保”等水质底质改良剂,降解塘底有机质、减少耗氧。

河蟹养殖五、病害

1、蜕壳不遂。河蟹蜕壳期营养消耗大、体质差,容易感染病原菌发病,导致河蟹蜕壳不遂。

建议:前期喂料要跟上,宁多勿少,长期拌料投喂营养保健品,增强河蟹体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多元有机酸产品“碧水安”解毒,少用杀虫、杀藻等药物,避免河蟹应激反应导致蜕壳不遂;蜕壳高峰期外泼“活力钙”,帮助河蟹顺利蜕壳。

2、河蟹“水瘪子”。河蟹“水瘪子”出现在三壳以后,主要表现为河蟹肝胰腺坏死。诱发河蟹“水瘪子”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毒素、营养、气泡病、细菌病等对于河蟹“水瘪子”形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前期泡塘药残及中期杀虫、杀藻等药物的使用导致河蟹慢性中毒,影响河蟹摄食,河蟹营养不足、体质差,后期易感染细菌发病,加重河蟹“水瘪子”的形成及死亡。

建议:尽量放养优质苗种,投喂高蛋白饲料,放苗后注重营养保健,拌喂“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诱食、保肝;定期使用“优肽”消毒,可有效控制有害菌的繁殖,蜕壳期可与“活力钙”混合外泼,防病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