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育过程漳丰8号系漳州市农科所于1995年早季用本所选育的两个稳定品系漳丰矮与巨丰稻杂交;同年晚季种植F1代,表现群体整齐、株叶形态好。1996年早季种植F2代,群体分离大,选择综合性状好、丰产性好、米质较好的单株。F3代后采用系谱法选择,并在南靖船场稻瘟病重病区进行抗性筛选。1999年早季99Z127株系表现群体整齐、综合性状好而中选,并命名为漳丰8号。2000年参加福建省早稻引种观察圃试验,2001年进行多点试验。2002~2003年参加厦门市早稻区试,2003~2004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经多年试验、区试,该品种表现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属高产早稻迟熟新品种。2005年参加漳州市早稻生产试验。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产量表现2000年参加福建省早稻引种观察圃试验,平均亩产483.89kg,比威优77(CK1)增产6.20%,比78310(CK2)增产11.56%,名列首位。2001年参加龙海市东园现代化农业高产示范区早稻新品种试验,平均亩产559.6kg,比特优63(CK)增产11.59%,名列该组试验的第二位。2002年早季参加厦门市早稻区试,平均亩产450.50kg,比对照种(佳禾早占)增产22.25%,名列该组试验的第二位;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465.40kg,比对照种增产14.01%,位居该组试验的首位。2003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平均亩产454.5kg,比汕优63(CK1)减产6.49%,达极显著;比特优77(CK2)增产1.3%,不显著,居本组试验的第五位;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61.4kg,比汕优63(CK1)增产1.36%,不显著;比特优77(CK2)增产8.92%,达极显著,居本组试验的第三位。2005年参加漳州市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4.6kg,比特优77(CK)增产5.67%。3特征特性3.1农艺性状漳丰8号参加厦门市两年区试,平均生育期123.2天,比佳禾早占(CK)迟熟5.0天;两年漳州市区试平均生育期136.3天,比汕优63(CK1)早熟9.1天,比特优77(CK2)迟熟5.5天。株高99.8cm,分蘖力较强,每亩有效穗20.32万,每穗总粒数114.4粒,结实率91.99%,千粒重27.9g。植株整齐,株型集散适中,叶片直立,剑叶直挺,后期转色好,抗倒性较强。3.2稻米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糙米率81.8%、精米率75.6%、粒长6.8mm,长宽比2.9、碱消值7.0级、胶稠度49mm、透明度2级、蛋白质含量9.3%,整精米率48.4%,垩白粒率94%,垩白度19.6%,直链淀粉含量26.7%。该品种的米质属于中上水平,其中前3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接下来的5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3.3抗性鉴定经省稻瘟病自然诱发点鉴定,表现抗稻瘟病;2003~2004两年,经漳州市早稻区试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抗稻瘟病。田间观察表现抗白叶枯病。4栽培要点4.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漳丰8号在闽南地区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4月上旬插秧,秧龄35天左右;晚稻于7月中旬播种,8月上、中旬插秧,秧龄25天以内。播种时注意稀播、匀播,每亩播种量为30~40kg;秧田期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以利培育多蘖壮秧。4.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漳丰8号分蘖力较强,应合理密植,株行距为20cm×20cm,每丛插4~5苗,确保每亩基本苗10万左右。提倡匀棵、浅插,以利早发。4.3科学管理肥水在施肥上,本田期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少施或不施穗肥,增施磷、钾肥。中等肥力田块一般每亩施纯氮10kg左右,配合施用磷、钾肥。在管水方面,掌握寸水返青、浅水促蘖,中期适时搁田,后期干干湿湿,切忌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稻谷充实。4.4加强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时进行防治。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应特别注意抽穗期间的螟虫,生长后期的纹枯病和稻飞虱的综合防治工作,以确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