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中后期“三病三虫”将重发:
结合病虫发生基数、水稻品种布局与苗情、天气状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省水稻中后期“三病三虫”,即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总体将偏重发生,应及时开展防治。
发生趋势
纹枯病预计全省大部偏重至大流行,里下河、丘陵及淮北局部地区大流行,发生程度与上年相近或略重。当前已进入水平扩展高峰期,8月下旬后进入垂直扩展高峰期。
稻瘟病偏轻流行,丘陵、沿海、沿淮及淮北局部地区偏重流行,程度较上年略重。
稻曲病苏南、沿江、丘陵及淮北杂交稻区粗秆大穗型品种上中等至偏重流行。
白叶枯病总体轻发生。沿海北部、沿淮及淮北局部地区中等发生,程度重于去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流行盛期。
稻纵卷叶螟六(4)代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沿太湖地区偏重至大发生,其他地区偏轻至中等发生,大部分地区发生程度略轻于上年。预计8月中下旬自南向北陆续进入本地虫源羽化峰,峰期持续至8月底;如果其间出现外来补充迁入虫源,将进一步加重发生程度;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入六(4)代卵孵至低龄幼虫高峰期。同一地区直播稻重于常规移栽稻、晚熟品种重于早中熟品种。
褐飞虱六(3)代在苏南、沿江地区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江淮及淮北地区偏轻发生;七(4)代在苏南、沿江及丘陵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如果8月底9月初有补充迁入虫源,将加重在直播稻及迟熟品种上的发生程度。
白背飞虱六(3)代偏轻至中等发生,苏南、沿江、西部丘陵、沿海与淮北局部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程度轻于上年。
二化螟二代在沿江、丘陵山区及淮北北部地区中等发生,丘陵局部地区偏重至大发生,其他地区大多为轻发生。南部当前陆续进入低龄幼虫高峰期,与常年相近略迟。
大螟预计三代在苏南、沿江、沿海及淮北局部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他地区偏轻发生,卵孵主高峰期大多在8月中下旬。
预报依据
病虫发生基数(1)纹枯病。7月下旬以来病情发展快,发病程度普遍重于去年同期。总体表现为北部重于南部、杂交稻重于粳稻、早栽田重于正常移栽田、移栽田重于直播田、长势好的田块重于长势差的田块。(2)稻瘟病。梅雨期长、出梅后多过程性降雨天气,有利于病菌侵染,叶瘟发生普遍,为穗颈瘟的流行提供了充足的菌源。(3)稻曲病。近几年苏南、沿江地区稻曲病发生普遍,田间菌源充足。(4)白叶枯病。近几年沿淮、淮北地区发病普遍,田间菌源充足;今年田间发病早,沿海、沿淮及淮北老病区感病品种上已查见发病中心。(5)稻纵卷叶螟。今年前期总体发生程度列2005年以来第六至第七位,沿太湖部分地区是近3年最重年份。随着近期成虫的产卵孵化,田间虫卵量还会上升。(6)褐飞虱。大部分地区迁入虫量低,五(2)代在苏南、沿江局部地区偏轻至中等发生。(7)白背飞虱。五(2)代在苏南、沿江及淮北局部地区中等偏重发生。(8)二化螟。沿江、丘陵及淮北地区一代亩残留虫量30~800头,高于去年,沿江及丘陵部分地区亩残虫量400~1000头,列2001年以来第二位。(9)大螟。苏南、沿江及沿海地区二代危害普遍查见,亩残留虫量30~300头,列2001年以来第一至第四位,田外玉米、茭白等寄主上仍有一定虫源。
品种布局与苗情一是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苏北、苏中地区种植的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大多较感稻瘟病。苏南、沿江、丘陵及淮北杂交稻区及粗秆大穗型品种较感稻曲病。二是在田水稻品种与栽培方式多样,生育期差异大,破口扬花期拉长,稻瘟病、稻曲病易发生。当前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生长嫩绿,有利于“两迁”害虫的产卵与取食;今年梅雨期长,搁田效果差,导致田间郁蔽度大,有利于纹枯病、稻瘟病的扩展蔓延,纹枯病将进入激增期。三是迟熟面积大。今年部分地区由于干旱,水稻移栽期推迟,抽穗扬花期遇低温天气的概率大,有利于稻曲病、稻瘟病的流行。同时迟熟水稻后期长势好,有利于“两迁”害虫滞留危害。
气候因素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全省降水正常略多,局部地区降水强度较大,可能形成雨涝,有利于“两迁”害虫、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及白叶枯病等的发生危害;8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以正常略高为主,高温日数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多,明显少于去年;8月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数量明显多于去年,其中可能会有1~2个影响我省。天气条件有利于细菌性病害及多种真菌性病害的扩展流行,也有利于“两迁”害虫的补充迁入和滞留危害。
防治意见
今年地区之间水稻栽培方式多样,播栽期参差不齐,生育进程差异大,天气条件也有较大差别,导致病虫害发生情况不平衡性大,要加强监测,按照“坚持策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药剂对路、适期防治”的原则,科学开展防治。对纹枯病坚持“压前控后”的策略,对稻瘟病、稻曲病采取“主动预防”的策略,对稻纵卷叶螟坚持“治早、治小”的策略,对稻飞虱坚持“治上压下”的策略。重点打好2~3次防治总体战。第一次在8月中旬,主攻五(3)代稻纵卷叶螟、纹枯病、五(2)代稻飞虱、螟虫等;第二次在水稻破口抽穗期,主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两迁”害虫、螟虫等。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重发区需单独开展防治。水稻齐穗后,仍需根据纹枯病及“两迁”害虫发生情况,开展针对性防治。粮桑混栽区要协调好用药与养蚕之间的矛盾,保护蚕桑安全。水稻最后一次用药应注意把握安全间隔期,收获前一个月内慎用三唑磷、丙溴磷、毒死蜱等有机磷类农药,防止农药残留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