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小麦地整地和播种技巧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小麦地整地和播种技巧的相关介绍:

一、整地播种质量对苗情和抗逆性的影响

整地和播种质量对小麦高产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在2008年冬季到2009年春季长达100多天的大旱条件下。更凸显了播种质量对保证小麦苗情,以及对小麦的抗旱性、抗寒性的作用。

从与北方小麦主产省比较来看,我省所经历的气象干旱比其他省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我省的小麦抗旱基础较好。主要表现在:一是2008年秋播时整地播种质量较高,虽然全省麦田基本上都是秸秆还田,但通过农机农艺结合,还田质量较好。二是品种布局优化,由于这几年的干旱,审定品种的抗旱性鉴定严格,所采用的品种都有较好的抗旱特性。三是播种期和墒情较适宜,全省按“两晚”技术要求,足墒适期晚播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6.4%。四是基本苗较充足,进一步增强了抗旱性。因此,在3月初干旱最为严重的时期,我省麦苗表现的旱情较周边省份轻,受影响较小。

从省内不同区域或不同整地播种质量的地块比较,也有不同的苗情表现。2月初调查,耕播质量高、但未浇水的麦田,虽然表层干土层较厚,冻干黄叶比浇过水的多,但根系生长也较好,没有死苗发生。而整地播种质量较差且没有浇水的麦田,地上部叶片大部分干枯死亡,受旱较轻的根系仍有活力,受旱更重的根系死亡,出现点片死苗。这些情况更足以引起对播种质量的重视。整地播种质量较高的麦田,麦苗都有不同程度的绿叶。

二、提高整地播种质量的技术措施除了适时晚播、足墒播种、合理施肥之外,保证整地、播种质量还包括以下技术环节:

(一)因种因时制宜,确定合理播量要采用包衣种子,或在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以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播种前分批次准确测定种子发芽率,根据品种特性、发芽率、播种期和地力条件合理确定播种量。在适播期内每亩保证20万左右基本苗,相当于每亩播种量10公斤左右。适播期后每推迟1天增加1万基本苗,即每亩增加0.5公斤播种量。另外,要掌握地力好的适当减少,地力差的适当增加播种量;播种早的适当减少,播种晚的适当增加播种量;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适当减少,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种适当增加播种量。

(二)农技农艺配套,确保整地质量要通过适宜的农机具配套和农机手培训,提高秸秆粉碎还田和整地质量。在玉米收获后马上粉碎2遍秸秆,粉碎长度不长于10厘米。秸秆粉碎铺匀后,在播种前先施用底肥,然后整地。整地方法:已经连续旋耕3年以上的,应深耕20厘米。最近3年内深耕过的,可以旋耕2遍,使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确保旋耕质量。深耕或旋耕后要及时耙耱或镇压,避免跑墒。要掌握好耙耱和镇压的时机,避免形成坷垃,做到上虚下实,土地细平。

(三)改进播种技术,提高播种质量对适合本省种植的多穗型品种,采用15厘米等行距的“缩距增行”种植形式,在不增加播种量和基本苗的前提下增加播种行数,提高田间整齐度,减少无效水分蒸发,充分利用光热水肥资源。播种的深度要掌握在4-5厘米,早播宜深一些,晚播宜浅一些。要调整好播种机各个排种器的深度和排种量,使之均匀一致,避免深浅不一,稀密不均的情况。

(四)推广镇压技术,保证壮苗耐旱镇压有播种前镇压和播种后镇压。在2009年春天干旱最严重时,播种前、播种后、出苗前后相机镇压过的,春季苗情、抗寒性、抗旱性都有明显改善,充分说明了镇压的重要性。以往播种后镇压较为普遍,播种前镇压应用较少。从今年春季干旱条件下的苗情可以看出,播种前镇压对保证秸秆还田和旋耕条件下的播种质量,比播种后镇压甚至更为重要。

播种前镇压指在整地后播种前镇压,可以使土壤上虚下实。避免秸秆还田量较大的情况下土壤悬空。这样,在拖拉机带动播种机通过时车轮处下沉少,能保证播种深度均匀,避免深浅不均和出苗不匀。

播种后镇压可以增强土壤与种子的密接程度,使种子容易吸收土壤水分,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在秸秆还田量大或粉碎质量差,或坷垃较多,或墒情不足等情况下,播种后镇压都能明显改善上述不足,提高小麦抗旱能力,有利于争取播后管理的主动。因此,应搞好播种后镇压。播种后镇压的时机很重要:晴天、中午播种、墒情稍差的,要马上镇压;早晨、傍晚或阴天播种,墒情好的可稍后镇压。墒情特别充足的,可在出苗前甚至出苗后相机镇压。

    标签: 播种 镇压 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