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施肥一般采取底肥、追肥并用的做法,而高产麦田应提倡追氮时间向后推移。前氮后移就是把剩余的50%~40%的氮肥由小麦起身期追施后移至拔节期至孕穗期,追肥时间应视苗情而定。 麦田群体适中的田块,宜后移至拔节期,即春3叶展开、穗分化处在雌雄蕊形成期;如果麦田群体偏大,则宜后移至孕穗期,即旗叶露尖,穗分化处于四分体形成期。 高产麦田普及前氮后移技术,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高产麦田群体调节能力较强。生产上即使播种量偏低,冬前积温偏少造成前期群体较小,冬春也会自我调节,获得理想群体,亩穗数不会明显降低;二是前氮后移可提高小麦品质。据试验测试,前氮后移可提高蛋白质含量,提高专用小麦品质,满足优质小麦对加工的质量标准要求;三是可有效增加穗粒重。相反如果高产麦田仍采用重施底氮肥、早春追氮的做法,将催起过多的分蘖,使群体过大,田间过早封垄,通风透光差,导致小麦个体发育不良,小花败育多,穗粒数减少,病虫害重,灌浆受阻粒重低,最终难获高产。中产麦田产量三要素均衡影响产量形成,除要保证足够的穗数外,还需要较多的穗粒数和较高的千粒重,因在平衡施肥的基础上,要留30%~40%的氮肥,视苗情于起身前后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