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中,由于播种过晚、土壤干旱或水分过多、耕作粗放等多种原因,造成很多类型的弱苗。针对不同类型的弱苗,应抓住秋末冬初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地加强田间管理,尤其是水肥管理,促使麦苗由弱变壮。 1.整地粗放造成的弱苗。土地平整较差,明、暗坷垃较多,土壤悬松,麦苗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或停止。针对这类弱苗,应采取镇压、浇水、浇后浅中耕等措施来补救。 2.晚播弱苗。播种过晚,积温不足,苗小,根小而短。针对这类麦苗,冬前只宜浅中耕,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而不宜施肥浇水,以免地温下降,影响幼苗生长。 3.低洼地、稻茬麦田弱苗。土壤湿度过大,通气透水能力较差,幼苗新根生长缓慢,分蘖较少,甚至出现死苗现象。针对这类弱苗,应加强中耕松土和田间排水,散墒通气。 4.播种过深造成的弱苗。播种时由于土壤水分不足,播种过深,麦苗迟迟不出,即使出苗,麦苗瘦弱、叶片细长。针对这类弱苗,应采用镇压和浅中耕等措施以提墒保墒,或用木板扒去表土,使分蘖节的覆土深度变浅,从而保证幼苗健壮生长。 5.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种肥过多造成的弱苗。幼苗(或种子)灼伤,发黄甚至死亡。针对这类弱苗应及时浇水,并在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来补救。 6.底肥不足造成的弱苗。这类苗叶窄、色淡、苗小、苗黄、根系不发达、分蘖少。针对这类弱苗应结合浇水,追施氮、磷等速效肥料,使之尽快变弱苗为壮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