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用药技术

时间:2024-12-04 编辑:Abbott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赤霉病是小麦和大麦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在黄淮海平原麦区、西北麦区和东北春麦区多次发生大流行,造成很大损失。赤霉病不仅造成麦类产量的减少,而且也使其商品性降低,病粒失去种用和工业价值,同时,病菌的代谢产物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有害。  (1)症状  赤霉病是真菌病害,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进而扩展到全穗。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红色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黑色颗粒是病菌的子囊壳。  赤霉病由菌源量、寄主感病、生育期和气候条件的相互配合程度,决定年度间、地区间的流行程度。在黄淮海平原麦区,一般只要初侵染菌源量大,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能够流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持续时间愈长,则病害流行愈重。菌源量少与感病期气候干旱、少雨是限制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但是,在部分麦区和个别年份,也会因小麦抽穗扬花期间温度特别低,不适合发病,所以,温度低也是限制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2)药物防治  在齐穗扬花期喷洒杀菌剂时加入600~800倍的粮食专用型天达2116可显著提高防病效果,提高作用抗逆能力和产量。共同施用药物具体如下:  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800~1200倍液喷雾,每亩100千克,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流行,一般用药1~2次;用多福合剂(含25%多菌灵、15%福美双)500倍液喷雾,可以兼治散黑穗病;用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喷雾,可以兼治麦类秆锈病;用禾枯宁可湿性粉剂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赤霉病,还可兼治白粉病等病害。

    标签: 病害 赤霉病 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