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麦质量较好 价格高开高走

时间:2023-03-09 编辑:Burk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新麦质量较好 价格高开高走】眼下,主产省冬小麦收获基本结束,新麦进入市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今年的新麦市场呈现出怎样的局面,农民售麦情况如何,后市又将向何处去?

新麦质量较好 价格高开高走

主产省冬小麦收获已基本完成。目前来看,今年冬小麦种面积略有下降,但单产水平较上年明显提升,整体品质明显优于去年,丰收已基本成为定局。由于新麦质量较好,价格普遍走高,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态势。预计后期随着更多粮食加工企业与贸易商入市收购,小麦市场高位企稳的可能性较大。

新麦质量总体好于去年

由于气候适宜,播种和生长期间小麦长势较好,今年我国冬小麦品质总体好于去年,但5月底和6月初的两轮明显降雨,造成局部地区新麦倒伏,对品质造成不利影响。从主产省情况看,山东、河南小麦整体质量和产量均好于去年;安徽省小麦虽然前期受赤霉病影响较为严重,但由于病虫防治得力和收获时天气晴好,小麦品质明显好于上年,全省小麦三等以上比例占85.6%,比上年增加52.5个百分点;江苏省夏收期间的两次降雨,对小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苏北局部地区小麦出现不完善粒含量超标,其中芽麦和赤霉病小麦居多;湖北省虽然前期遇低温多雨致病害发生、中期大风使部分小麦倒伏,但在5月下旬小麦集中收获期间,主产区天气晴好,小麦虽然容重偏低,但不完善粒下降,达标小麦的比例提高。

市场购销两旺,优质小麦收购价高

截至6月中旬,随着安徽、河南、江苏、湖北等地陆续启动托市收购,主产区夏粮收获普遍加快,新小麦的购销也逐渐走向旺季。各类收购主体入市积极,收购进度明显加快。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6月1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1287.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782.4万吨,收购进度提升1.5倍以上。

由于市场收购积极,加之新麦质量较好,各地新麦收购价格基本呈现高开高走态势,部分地区价格开始靠拢国家托市收购价格。从各省情况看,河北省小麦收购价格在每斤1.18~1.22元;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粮点优质麦(西农979)收购价从最初的每斤1.15元,涨至6月中旬的1.18元以上;二等普麦价格从每斤1.08元涨至1.12元。安徽省淮北地区小麦每斤市场价格1.18~1.20元,麦价总体比去年每斤高出0.2~0.3元。此外,各地优质专用小麦的收购价格显著高于普通小麦。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多按质论价,优质专用小麦平均收购价格在每斤1.22元以上,相比普通小麦价格每斤可高出五分钱左右。

后期新麦价格有望高位企稳

随着国内主产区新麦上市量的增加,前期新麦“供少需多”的格局将逐步缓解。新麦的大量上市流通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陈麦市场上政策性粮源供给与用粮企业加工需求之间的矛盾。目前各地小麦收购主体以承担托市收购任务的国有储备库轮换为主,随着国内主产区新麦上市流通量不断增加,制粉企业和贸易商的入市,市场购销主体之间的博弈将进一步增强,新麦市场供需格局也将随着价格的走势发生变化,后期新麦收购价格有望持稳,“优质优价、低质低价”的价格分化将进一步明显。

推进小麦优质化与专用化发展

粮食流通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具有强烈的政策性特征。中央通过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与托市收购政策,对小麦流通市场进行干预管控,实现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而国有粮食企业的盈利性需求和公益性要求存在一定矛盾,对于小麦市场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目前流通领域中,小规模农户是价格的接受者,作为整体所承担的经营风险小,但也难于从流通环节粮价的波动中获利。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仍是帮助种粮农户实现增产增收的根本途径。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应着力推进国内小麦的优质化与专用化发展。既要注重小麦品质提升,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上升向品质提高方面转变;又要重视发展专用小麦种植,鼓励引导农户以产定销、以需定销。在小麦主产区与优势产区,应大力扶持农户生产种植加工企业急需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提高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能力,从而改变目前市场供需结构性失衡、国内外价格倒挂的不利局面。

农业部门应加强气候灾害预警,重视小麦生产的病虫害防治。在冬小麦主产区,应强化“防优于治”的理念,坚持推广“一喷三防”等防治结合的农业技术,保障小麦稳产高产。鼓励发展农业服务型经营主体,通过市场为小麦种植户提供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发挥好村集体的组织串联作用,使他们成为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联系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