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温的变化像“过山车”一样。从北往南,27、28℃的“高温”是常事,突破30℃也已经不再新鲜。尤其是清明节期间,我国从北往南有一次明显降温过程,华北、黄淮等地的最低气温降至接近0℃或低于0℃。
气温变化可谓是“跌宕起伏”,对正在生长中的小麦来说,无疑是件坏事。
低温对小麦的危害
下面的图片是河南商丘的孙理生先生在朋友圈发出的小麦幼穗发育程度的照片。幼穗已经有了2厘米左右,第三节间在伸长中(此时对应的叶龄应该是倒二叶展开到旗叶露尖),第一节间已经基本定长。
幼穗长度2厘米左右时,其分化进程便进入了雌雄蕊分化期,即已经进入了受环境条件影响敏感时期。按照这样的推算,清明的降温会让一些品种赶上幼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花粉粒形成期,这是环境条件对小麦穗粒数影响最敏感的时期。降温过低时,甚至会伤害幼穗,形成“光秆”和“秃尖”等,最终造成穗粒数的降低而减产。
高温对小麦的危害
而近期出现离谱的高温对小麦生长发育也是坏事。
首先,由于气温过高,使得拔节期间茎间细胞伸长过快,造成第一二节过长、壁薄,植株抗倒伏性能降低,增加了小麦中后期倒伏的危险。
第二,温度过高,穗分化加快,结束也会加快,容易使小穗原基减少,大穗形成的可能性降低。由于温度过高,使得土壤和田间环境变得恶劣,刺激“两极分化”加速完成,对两极分化快和较早抽穗品种形成多穗不利。
第三,这也是最关键、最糟糕的:由于气温过高,小麦植株生长变得迅速,此时细胞液浓度降低,植株抗寒能力下降,当遇到较明显降温或“倒春寒”来到时,低温对植株、幼穗等的伤害就产生了。而像近期温度这样的“大起大落”,会让伤害加大。另外,较高的气温,也会使得一些小麦病虫害发生的速度加快。
如何应对温度变化
小麦起身拔节期遇超常的低温、高温对小麦的影响是肯定的,而预防也没有太多的招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浇水,不让田间过于干旱。
因为,浇水或田间湿度较大时,水分能够平抑过高过猛的升温和降温。生长在较为潮湿环境中的小麦,其不管是越冬抗寒性还是耐“倒春寒”性能,都高于干燥土壤中的小麦。
未来几天,还会有明显的降温情况,降温之前,我们能把较干旱的麦田浇上一水,可能就是最高的招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