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的栽培技术原理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一)分蘖期较长,容易达到足够的分蘖数

  河北省冬小麦的分蘖期分为2个阶段,一是从10月中下旬至11月底或12月初的冬前分蘖期,二是翌年返青到起身期的春季分蘖期。

  分蘖期长,容易达到需要成穗的分蘖数。

  冬前分蘖的成穗率较高。为争取冬前的分蘖数量和质量,应保证底墒和底肥充足,确保播种质量。

  (二)越冬期明显,要协调保证安全越冬和节水的关系

  河北省地处我国冬小麦区北缘。冬季气候寒冷,越冬期明显。

  中北部麦区越冬期部分叶片冻死,南部麦区也明显停止生长。

  进入2月份以后虽然气温回升,但气温波动较大。

  小麦越冬期间生长量极小或基本不生长,蒸腾需水极少。但越冬期间一般降水量极少,且越冬末期多风,蒸发耗水较多。

  因此,在小麦栽培中既要考虑安全越冬,又要考虑节约越冬前的灌溉用水。

  (三)返青晚,返青后初期生长缓慢,需肥和生理需水较少

  由于早春升温慢,返青后初期生长缓慢,对养分需求不多。在施用底肥的情况下,返青到起身期不需要施肥。

  由于春季干旱多风,小麦耗水量较大,返青到拔节阶段蒸散总量为60.84~ 74.34 mm ,其中蒸发占47.5%。在刚返青后几乎全部为蒸发耗水,而且随春季表层土壤水分增加,总耗水量和蒸发水量也随之增加,春季土壤增温和返青后生长也更缓慢。因此从节水和促进初期生长考虑,应尽量推迟春季第一水的时间。

  (四)分蘖两极分化快,分蘖成穗率较低

  河北省冬小麦一般在起身期总茎数达到最高值,个别情况在拔节期达到最高值。

  起身期以后分蘖两极分化,拔节期以后小分蘖大批死亡,至孕穗期穗数基本稳定。

  由于返青晚,春季分蘖到拔节期很难长成具有自己根系的大分蘖,因此春季分蘖成穗少,成穗率较低。

  因此,河北省不能靠提高单株成穗数取得足够的群体穗数,而要以较多的基本苗,主茎和分蘖成穗并重。

  (五)穗分化时间短,不易形成大穗

  河北省中北部冬小麦返青期开始茎顶端生长锥伸长。中南部麦区有的在冬前生长锥开始伸长,冬前穗分化可以达到穗轴分化期(单棱期)。因此,整个河北省冬麦区真正的生殖穗分化(小穗分化开始,即二棱期)基本上是从春季开始,至孕穗期结束。

  由于起身期以后气温升高快,穗分化速度也较快,从二棱期至孕穗期仅有30 d左右,穗分化各阶段的持续时间较短,不易形成大穗和增加穗粒数。

  因此,在春季管理上,应加强起身拔节期的肥水运筹,以提高穗粒数。

  (六)灌浆期较短,不易形成高粒重

  虽北省冬小麦从开花到成熟的时间较短,一般30~35天。

  5月下旬以后升温极快,还常遭受干热风的侵袭。

  因此,冬小麦的粒重增加受到限制,尤其是大穗大粒的晚熟品种,后期受高温和干热风的影响较大,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年际间波动幅度大,而早熟品种相对受影响较小。

  在河北省小麦生产发展过程中,也曾有种植外省引进和本省育成的高粒重品种(系)的尝试,但多以失败告终。这同样也说明,在河北省不宜采用大穗大粒的冬小麦品种,在小麦育种和栽培上都以高穗数和中等穗粒重的技术途径更为稳妥。

    标签: 分蘖 返青 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