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治小麦白粉病

编辑:Burk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于植株叶鞘、茎秆和穗上。一般叶正面病斑较叶背面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病害重。病部表面附有层白粉状霉层,病部最先出现白色丝状霉斑,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呈长椭圆形较大的霉斑,严重时可覆盖叶片大部,甚至全部,霉层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并逐渐呈粉状。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为灰色,上生黑色颗粒。叶早期变黄,卷曲枯死,重病株常常矮缩不能抽穗。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和栽培管理水平关系密切。当气温在15-20℃、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害发展迅速,凡雾大露重、早春气温上升病害严重,并且田间湿度大则有利于侵染。肥水施用过多,小麦生长过旺,群体密度过大,密不透风,田间湿度大,植株幼嫩,抗病力低,也很容易发生白粉病。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可有效抑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目前应以选育成株期具有抗病性的品种为主。

  ②麦收后及时铲除各种场合的自生小麦,消灭初期侵染源。

  ③合理密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适当晚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④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配方施肥,适时排灌水。

  ⑤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在小麦白粉病普遍率达10%或病情指数达5%-8%时,即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加“天达2116”壮苗灵兑水30千克,在早春喷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危害,并可有效防治冻害兼防治条锈病和白粉病。在发病较多的地区,可以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控制秧苗病情,减少越冬菌量,减轻发病,并能兼治散黑穗病,如果加入相同量的浸拌种型“天达2116”效果会更好。

    标签: 小麦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