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科技培训进村入户玉米播种技术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1.分区范围

  该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是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1995年玉米播种面积约893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9.2%,总产量占全国的43.8% (吴景锋)。

  北方春播玉米区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冬季低温干燥,无霜期130-170天。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份地区温度适宜,日照充足,适于种植玉米,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主要种植在旱地,有灌溉条件的玉米面积不足五分之一。该地区玉米产量很高,平均达到每公顷6吨左右。最高产量达到每公顷15吨。

  2.种植制度

  北方春播玉米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种植方式有三种类型:

  (1)玉米清种。 约占玉米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东北三省平原和内蒙古、陕西、甘肃、山西、河北的北部高寒地区。由于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玉米为单季种植,但玉米在轮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与春小麦、高梁、谷子、大豆等作物轮作。这种情况在197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玉米播种面积迅速增加,轮作倒茬已经很困难,因此发展成为玉米连作制。

  (2)玉米大豆间作。 约占本区面积40%左右,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形式。玉米大豆间作,充分利用两种作物形态及生理上的差异,合理搭配,提高了对光能、水份、土壤和空气资源的利用率。玉米大豆间作一般可以增产粮豆20%左右。

  (3)春小麦套种玉米。 70年代以后,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甘肃、内蒙古部分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逐渐形成春小麦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宽畦播种小麦,畦埂套种或育苗移栽春玉米的方式,一般可增产20-30%。

  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

  北方春播玉米区实际上包括东北和华北两个地区。东北地区需要成熟期适中或较早熟、耐低温且丰产性好的品种。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病毒病和小斑病流行,但有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有时还发生玉米螟危害,因此要求抗这些病虫害。根据1997年统计,东北地区种植的主要玉米杂交种有本玉9号、吉单159、四单19、中单2号、掖单19、丹玉13、掖单13和沈单7号等。

  华北地区春播玉米遭受严重的病毒病(SCMV和MRDV)危害,此外还有茎腐病、大小斑病等,因此对品种要求更严格。栽培的品种主要有:掖单13、掖单12、掖单19、西玉3号、掖单2号、中单2号和烟单14等。

  4.生产条件分析

  北方春播区发展玉米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光热资源较丰富。该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玉米增产潜力很大,具有商品生产的优势。

  本地区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五条:一是产区集中,流通不畅,玉米收获后储、运、加工、销售都非常困难;二是秋霜早,气温低,籽粒脱水缓慢,降低质量等级和增加能源消耗;三是干旱少雨,灌溉设施和水资源不足;四是投入少,特别是肥料不足,氮磷钾比例不合理;五是缺乏稳产高产的新品种。本地区进一步发展玉米生产应采取稳定面积,提高产量的策略。

  5.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

  (1)更换新品种。迫切需要选育或引进早熟、高产、抗倒伏、适宜密植和机械化作业的新杂交种。需要籽粒灌浆后期脱水快和品质优良,抗丝黑穗病,大斑病、灰斑病和耐玉米螟的优良新品种。

  (2)增加投入。该地区1996年平均每亩施用化肥仅14公斤,而黑龙江省为8.4公斤,比西藏还少,居全国倒数第三位,内蒙古自治区施肥量最少,每亩只有7公斤。该地区化肥投入量距亩产千斤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相差悬殊,如不增加肥料投入,长期连作玉米将会严重破坏地力,使农业系统丧失可持续性。如能做到因地平衡施肥,产量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3)扩大地膜覆盖面积。黑龙江省玉米地膜覆盖面积已经达到300万亩,目前正在试验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新技术,这是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有力措施之一。山西、内蒙和辽宁、吉林部分地区也适宜发展玉米地膜覆盖技术。

  (4)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扩大流通渠道,同时还要增加烘干机械和仓储加工设施。在品种含水量高的情况下,要装备烘干机械,加快玉米收获后籽粒脱水速度,妥善解决粮食安全储藏、运输和流通问题,提高质量等级,扩大出口能力。还要重视产后加工业的发展,多条途径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稳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