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黏虫的为害 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要点

时间:2024-01-06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玉米黏虫是虫害中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玉米黏虫的为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

玉米黏虫的为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要点

1、玉米黏虫简介

黏虫是一种暴发性、迁飞性害虫,近年来已成为为害陕西省夏玉米的主要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剃枝虫、五彩虫、行军虫、夜盗虫,体长17~20mm,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世代数和发生期因地区、气候而异。只要条件适宜,可连续繁育。我国从北到南一年可发生2~8代。陕西省1年可发生3代,以第二代为害夏玉米为主。天敌主要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

2、玉米黏虫为害

玉米黏虫为杂食性暴食害虫,为害严重,在我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为害。它是一种间歇性猖獗害虫,发生时具有“暴发性”特点,又有远距离迁飞为害的特性,因此,必须对此虫作好虫情监测与调查。当田间发生黏虫为害,平均每株玉米有虫1头时应及时喷药防治。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3龄后食量大增,幼虫为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5~6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90%左右。当一块田玉米被吃光,幼虫常成群列纵队迁到另一块田为害,故又名“行军虫”。一般地势低、玉米植株高矮不齐、杂草丛生的田块受害严重。在暴发时1棵玉米植株上如果有6只黏虫,3h之内可以把整棵玉米叶片全部吃光。

3、玉米黏虫发生原因

玉米黏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自江淮流域迁飞而来,不能在陕西越冬,因此具有偶发性和暴发性的特点。近年来陕西省小麦机械收获高留茬以及免耕种植面积较大,夏播玉米大部分采取硬茬播种,为黏虫产卵及孵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近年陕西省大部地区温度较高,降雨增加,湿度较大,有利于黏虫为害发生。2012年玉米黏虫主要发生在渭南市临渭区、蒲城县、富平县,西安市临潼区、长安区,咸阳北5县,以及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据陕西省植保站调查,全省玉米黏虫总体中度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25万hm2,其中4.47万hm2偏重发生,严重田块被害株率达到80%左右。

4、玉米黏虫生长阶段及形态特征

4.1 生长阶段。玉米黏虫一生分为4个阶段,即卵、幼虫、蛹和成虫。

4.2 形态特征。

卵:长约0.5mm,馒头形,初产时白色有光泽,颜色逐渐加深,将近孵化时黑色。卵粒单层排列成行成块。

幼虫:头顶有八字形黑纹,头部褐色黄褐色至红褐色,2~3龄幼虫黄褐至灰褐色,或带暗红色,4龄以上的幼虫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5条背线,所以又叫五色虫。腹足外侧有黑褐纹,气门上有明显的白线。

蛹:红褐色,有光泽,腹部5~7节背面前缘各有一列齿状点刻。

成虫:体长17~20mm,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前翅有两个土黄色圆斑,外侧圆斑的下方有1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1小黑点,翅顶角有1条深褐色斜纹。

玉米黏虫的为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要点

5、玉米黏虫防治技术要点

5.1 农业防治。采用农业技术综合措施,调整和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虫和杂草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来达到防治的目的。硬茬播种的田块,待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浅耕灭茬,及时进行田间地头的化学除草,破坏玉米黏虫的栖息环境,减少虫源。还可以通过人工捕杀,在玉米出苗后,于幼虫取食的早晚人工捕杀幼虫。

5.2 生物防治。低龄幼虫期用生物制剂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ml/667m2,对水30kg均匀喷雾,既保护天敌,又对作物安全,且用量少不污染环境。

5.3 物理防治。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放置高度2m左右,1盏灯能辐射2hm2。5~9月份放到地里,可达到杀一灭百、杜绝繁殖的目的,雌蛾一生可产卵1000~2000粒,杀死一只雌蛾相当于杀死1000~2000只幼虫,这样既保护了天敌,又可诱杀黏虫、玉米螟、棉铃虫等多种成虫。另外,电死的害虫可做饲料,用来喂鸡、喂鱼、喂鸟,绿色环保。

5.4 化学防治。

5.4.1 毒饵诱杀。每667m2用90%敌百虫100g对适量水,拌在1.5kg炒香的麸皮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时分顺着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可以就地取材,用1个塑料桶或铁桶,在其的底部钻上几个筛药孔,放在小推车上,边走边撒。

5.4.2 叶面喷雾。虫龄在3龄以前的667m2用2.5%氯氟氰菊酯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30ml;虫龄在3~4龄时667m2用48%毒死蜱15~20ml或0.5%甲维盐30~40ml对水30kg均匀喷雾。田间地头、路边杂草都要喷到,虫龄大时要适当加大用药量;同时,虫量大的田块,可以先拍打植株将黏虫抖落地面,再向地面喷药,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施药时间最好选在早晨或傍晚,以提高防治质量。

5.4.3 撒施毒土。每667m2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g适量加水,拌沙土40~50kg扬撒于玉米心叶内,既可保护天敌,又可兼防玉米螟。配制毒土湿度要适中,以手捏成团状,手松开后能自然散开为好,过干容易造成粉尘飞扬,过湿的则撒不均匀,影响药效。

5.4.4 颗粒丢心:用3%克百威颗粒剂2~3粒,丢于玉米心叶内,还可兼防玉米螟。可以用铁皮罐头盒,把开口的一端剪开,在罐底用铁钉打一两个洞,国产的克百威颗粒小,进口的克百威颗粒较大,洞的大小根据需要而定,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撒药的时候对准玉米心叶,抖一下即可。

6、注意事项

6.1 尽早防治。及时关注农技部门的黏虫发生预报,及时防治。老龄的幼虫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90%,老龄幼虫的抗药力是低龄幼虫的10倍,所以要早发现早防治,争取将其消灭在低龄期。

6.2 正确选药。根据黏虫的龄期分别选药。低龄黏虫可选灭幼脲,老龄黏虫可以选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

6.3 早晚喷药。喷药时要避开高温天气,防止产生药害,尽量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喷药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9时以前或下午5时以后。

6.4 足量用药。用药量一定要足,而且喷药时要加足量的水,每667m2对水量不少于30kg,喷雾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喷药部位尽量选在玉米心叶上。

    标签: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