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兔豆状囊尾蚴病的诊治

时间:2021-06-04 编辑:Abbott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幼虫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病。(一)临床病状某兔场105只肉兔宰杀后发现,有86只肉兔的肝脏表面和切面有许多灰白色或黄白色弯曲的条纹状病灶,即六钩蚴在肝脏移行形成的“嵌花斑”,感染率达81.9%。其中有25只病兔在肝脏表面、肠系膜、胃网膜以及隔肌处有豌豆大小灰白色透明的囊泡,内含1个白色头节,刺破囊泡后流出透明液体。(二)治疗用吸绦灵缓释剂(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寄生虫组研制)治疗。每瓶吸绦灵缓释剂加入20毫升生理盐水,充分摇匀后,按0.4毫升/公斤体重颈部皮下注射后,肉兔膘情好转,兔毛光亮,体重明显增加;或用吡喹酮口服剂型治疗(25毫克/公斤体重),每天1次,连用5天;也可用甲苯咪唑口服剂型治疗(35毫克/公斤体重),每天1次,连用3天。但是口服剂型用药量大,用药时间长,防治费用大,且费时费力。
    标签: 肝脏 剂型 尾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