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田间地头儿,活跃着一位深受农民欢迎的农业专家,他是区农科所所长徐凯。农户粮食生产屡创新高、食用菌产值独占鳌头……农民们高兴地说,能有这样的好收成要归功于徐凯和他带领的农科技术服务团队。
带出全国种粮状元
房山区琉璃河镇立教村种粮大户范学连,不仅是闻名京郊的种粮能手,还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老范之所以能捧回这么多奖杯奖状,除了他自己的努力钻研,也离不开徐凯和他同事们的鼎力相助。
范学连1995年承包了村里140多亩粮田,忙碌一年结果一亩地赔了10多元。1997年春,区农科所组织种粮大户到石楼镇高产示范田参观,范学连结识了徐凯和区农科所的专家、技术员。看到老范如此虚心好学,徐凯和同事们对他格外上心,经常帮他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还帮他制定了小麦、玉米的技术栽培管理方案。短短两年,老范家的粮田亩纯收入增加到300多元。2004年,范学连通过区农科所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了优质小麦新品种“烟农19”,实现亩产600公斤,亩纯收入达650元,400亩小麦创纯利26万元。在房山区,受到徐凯和区农科所帮扶的农民不计其数,他们和老范一样,通过运用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取得了喜人的好收益。
近年来,为做好房山区粮食高产创建,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徐凯带领区农科所技术人员,2011年落实部级冬小麦、夏玉米标准化高产粮田示范区万亩方、千亩方、百亩方。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覆盖6个乡镇,示范方主推9个高产、优质、抗旱的小麦、玉米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小麦万亩示范方平均单产达498.4公斤,在全市4个部级万亩方中排在首位。全市高产百分竞赛获2个一等奖,经该所技术指导、配合,窦店村二农场278.2亩小麦平均亩产580.5公斤,创造了北京市大面积小麦单产历史最高纪录。去年,又建设冬小麦、夏玉米部级万亩示范方、市级万亩示范方各2个、共11.76万亩。小麦、玉米主推品种7个,主推技术10项,小麦高产竞赛中获一等奖的人数3名,居全市第一;玉米高产竞赛户共7户,竞赛中获得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食用菌产值占鳌头
除了令人翘首的高产粮田,房山区的食用菌产业也可谓风光无限。2012年,房山区食用菌栽培面积达1300万平方米,总产量达6万吨,产值5.2亿元,占全市食用菌市场的半壁江山,是京郊食用菌第一大生产区。常人眼里毫不起眼的小小蘑菇,在京郊房山区却已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产业。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徐凯和他带领的房山区农科所提供的科技支撑成为强有力的推进剂。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中最基本的、特殊的、有生命力的、不可缺少和替代的生产资料。”徐凯介绍说,由于菌种市场混沌、无序、规模小,也有一部分种植户由于菌种出现问题而付出了代价。为此,在徐凯的牵头推动下,房山区于2009年取得了北京市第0001号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成为京郊唯一获得该证的区县。通过实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的使用,达到菌种生产透明、有序、规范。进一步规范菌种市场,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菌种给种植户带来的损害,保障农户的利益。
除规范菌种市场,徐凯还带领技术团队开展新品种选育。据了解,房山区平菇栽培品种大部分是从外地引进而来,品种杂乱无章,统一管理比较困难,难以按照无公害平菇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有时由于品种引进不适造成严重减产或者绝收,给菇农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损失。为此,徐凯带领技术团队通过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收集全国范围内的优质菌种,通过提纯、复壮等措施进行菌种优化,及时进行菌种的更新换代。他们历时3年,开展菌种试验、示范,最终从300多个组合中成功选育出适宜本地生产的抗性强、口感佳、高产高效的广温型平菇新品种“房平1号”。源头把关和服务生产过程并重,徐凯带领技术人员先后制定食用菌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7个,2013年推广优良品种推广食用菌平菇品种CCEF89、双抗黑平、抗病3、香菇品种808等优良品种,推广示范实用新技术4项。
徐凯和同事们的努力付出,换回了农民的高产增收。琉璃河镇石村示范点获得2012-2013全市秋冬茬平菇高产创建二等奖,石楼镇大次洛村示范点获得2013年全市夏秋茬平菇高产创建二等奖,城关镇田各庄村示范点获得2013年全市夏秋茬香菇高产创建三等奖。
农资加盟推配方肥
往年一到5月,房山区琉璃河镇洄城村的谢金华,就得东奔西跑为自家300亩小麦选购化肥,还担心买到劣质肥料。如今,老谢再也不用为买肥操心,区里建起了配方肥配送连锁店,只要将小麦种植面积和购肥时间报到区农科所,指定经销店就会将为他量身订制的配方肥送上门。
为使农民能够用上与自家耕地所缺养分相匹配的配方肥,徐凯带领农科所科技人员每年都深入田间地头,为土壤“把脉问诊”,根据土壤中所含氮、磷、钾等营养含量,以及不同作物需肥规律等情况开出专门“药方”。然后再将这些“药方”交付中标肥料企业“按方”生产,实现了配方与肥料产品的对接。同时,为从根本上解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徐凯还创新地通过农资连锁加盟形式,建立了配方肥市场化推广模式,提升了技术服务能力。
在徐凯带领下,房山区农科所选择具备良好资质的农资连锁企业合作,成立“房山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站”,建立了以“禾农农资”为主体的30家加盟配送点。区农科所作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站总站”负责政策、质量、物流总协调;加盟商为“分站”,负责补贴配方肥的配送,同时还担负技术宣传、信息反馈、意见征集的任务,建立起了覆盖全区的技术推广网络。对加盟农资商实行契约化管理,每年与“总站”签订经销协议,根据协议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规范服务,加盟商实行授牌、授权销售,按要求送肥到家、送技术到户。
博物馆里讲农业知识
“我们虽然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之矛盾的却是科技成果的普及率和应用率相对滞后,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作为一种公益性行为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徐凯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牵头下,房山区农科所除采取了传统、常用的科普宣传方法外,还借鉴其他产业科普宣传方法建设了农业科普展馆,传播农业文化、强调科技为农服务、让更多的人关注农业生产、关心农业发展。
2009年,食用菌科普主题公园率先建成。该主题公园耗资近千万元,占地面积100亩,包括科普展示园、品种示范园、现代工艺园和休闲体验园4部分,是全市唯一的都市型、示范型、生态型食用菌文化园区。其中,科普展示园主要展示食用菌的历史、资源分布、生产现状、营养价值等,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文、生产工具等展示方式,介绍全区食用菌产业现状和发展规划。品种示范园涵盖了引进和示范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并为农户提供优质标准菌种,开展菌种的分离和检测服务。现代工艺园主要进行食用菌的菌种收集和繁育,引进了自动生产线、高压灭菌器等先进设备。休闲体验园主要为游客提供从学菌、种菌到采收和加工的乐趣。
随后,又建成全市首个土壤博物馆,收集和保存了北京主要土壤种类的剖面样200多个、北京土壤肥力20多年长期定位监测近4000个,其他土壤肥料科技项目样品2万多个。可供国内外学者查考、参比或修订,为提高耕地质量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明年还将打造农耕文化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