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舍弃黑金之后

编辑:Aaro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北京门头沟:舍弃黑金之后

养殖户寇红艳通过养鸡发展循环经济

  近年来,生态涵养区门头沟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培育以旅游文化休闲养老产业为主导的高端产业体系,促进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曾经靠煤炭吃饭的门头沟人,如今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实现了成功转型。

  煤老板转型养蝴蝶

  走进龙泉镇龙泉务村花露蝴蝶园,600余种蝴蝶标本悬挂在标本室内,几只蝴蝶在绿色植物中间飞来飞去。园主邓秀梅和丈夫赵清林,依靠蝴蝶养殖,完成了从煤老板到特色养殖户的转型。

  10多年前,邓秀梅夫妇在斋堂镇煤矿当老板,雇60多名工人,是村里第一个开上桑塔纳小轿车的农民,还在城里买了房,是村里人羡慕的对象。

  随着门头沟区产业转型,煤矿逐步关闭,家里的营生就这样没有了。一次偶然的马来西亚之旅,一个蝴蝶园,引起了邓秀梅的注意:“北京还没有人养蝴蝶,我愿意干点别人没干过的事情。”

  2004年,邓秀梅回到位于龙泉务村的娘家,承包下30亩地养蝴蝶。她远赴东三省买蝶蛹,种植蝴蝶喜爱的寄主植物,一切从零开始。“除购买种蛹外,我们自己也上山采集本地蝴蝶的卵和幼虫。”不过,事情并非一帆风顺。蝴蝶的一种天敌赤眼蜂把卵寄生到蝴蝶幼虫里,导致第一年培育的2万多只蝶蛹全空了。有了这次教训,邓秀梅开始反复钻研,如今,夫妇俩已熟习20余种蝴蝶的饲养繁殖方法。

  “普通蝴蝶的生命只有7天左右。”看着死去的蝴蝶,邓秀梅觉得扔了可惜,便试着把蝴蝶的翅膀风干,剪下来粘贴成蝶翅画,送去参加北京乡村旅游产品大赛,并拿到优秀奖,激活了邓秀梅舍弃多年的绘画兴趣。2007年,北京花露蝴蝶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邓秀梅带领108户农民社员开启创业新路。

  目前,邓秀梅的蝶翅画已入选为门头沟区旅游特色工艺品,也成了花露蝴蝶园的支柱产业,年收入达400余万元。合作社社员实行弹性工作制,月均收入3000元。

  “虽然养蝴蝶没有挖煤来钱快,但心里很踏实,生活很惬意。”赵清林说,今年他们计划建温室,在冬季养殖蝴蝶。

  养鸡发展循环经济

  废弃苹果喂养黄粉虫,黄粉虫喂养柴鸡,鸡粪作为苹果树的肥料。利用这样一个循环生态产业链,北京益农缘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寇红艳,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10年前,寇红艳下岗了。她拿着5万元下岗补贴,回到山村,做起了农家乐生意。当时她发现周边果园里有大量滞销的苹果。如何处理积压水果并能在旅游淡季找点事做,成了困扰寇红艳的难题。她查阅资料时发现,黄粉虫食用蔬菜和水果,于是产生了养殖黄粉虫的想法。

  “当年,我从河北买来种虫,悉心养殖。由于虫子吃的是苹果,因此长得很好,一年之内就把我投入的十多万元都挣回来了。”寇红艳说,黄粉虫繁殖快,3个月为一个周期,产生的粪便、虫皮、死虫等废弃物非常多,都能拿来做饲料。随后,她利用这些高蛋白废弃物发展了土鸡养殖,鸡蛋论个卖,每个达3元。仅此一项,每年就创收上百万元。

  “煤矿关闭后,一些附近乡镇的煤老板也加入到我们的合作社中,区域产业转型,让更多的人将注意力从煤矿转到了生态农业上,通过资金入股,发展合作养殖。”寇红艳说,如今,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00多户,涉及5个镇、10个村。

  采石场变身旅游景区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回想起采石场关闭前那些年,妙峰山镇水峪嘴村书记胡凤才这样形容。水峪嘴村曾以采石业、运输业为主要经济来源。2007年,他们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全区第一家主动提出关闭非煤矿山的村。当时处在因为没有主导产业而阵痛阶段的水峪嘴村,将目光移向了村域内保留完整的长约1.5公里的京西古道。

  古道距今有数千年历史。2009年,水峪嘴村查阅历史资料,根据村中老人的回忆,在古道两旁建立了铁匠铺和茶棚,修复古道上的蹄窝,修缮庙宇,建起京西古道风景区。他们还利用旅游业带动餐饮业,解决了5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去年,风景区收入达170余万元,与当年采矿相比,收入非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5成以上。

  如今,水峪嘴村将目光又转向永定河文化,利用村集体产业用地,沿永定河西岸建了22间门脸房,以远远低于市场的价格租给村民,鼓励村民创业,发展民俗接待业、休闲文化产业。

  煤老板转型养蝴蝶、合作社生态资源循环利用、村庄发掘古道文化产业转型……这是门头沟产业转型发展的缩影。门头沟区农委相关人员表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全区关停了270个乡镇煤矿、400余座非煤矿山和采石场,结束了当地上千年的小煤窑开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