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城“憨小伙” 创出“五个一”

时间:2022-10-22 编辑:Juli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闯城“憨小伙” 创出“五个一”

张兴顺正在忙着制定新一年的就业帮扶计划。

闯城“憨小伙” 创出“五个一”

张兴顺开办的便民超市。

闯城“憨小伙” 创出“五个一”

张兴顺去村里现场指导农户科技种植。

  今年40岁的张兴顺是通州区张家湾镇小北关的“风云人物”。20多年前,这位毛头小伙儿从家乡“出走”,进城闯荡,以卖茶叶起家,一步一步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如今,他已成为拥有一座茶庄、一家酒楼、一家超市、一家商贸公司和一个现代化农业观光园区的“五个一”综合型企业家。在自身取得成绩的同时,张兴顺也不忘回馈家乡父老,开通了“惠民项目认领”平台,带领家乡村民共同致富。

  初出茅庐

  白手起家建茶庄

  上世纪90年代,刚刚走出校门的张兴顺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心就想进城闯出个名堂。“小时候农村穷,总觉得种地很苦,所以就想进城看看,找找机会。”因为不愿意回村倒腾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再加上受改革开放全民下海经商的浪潮影响,张兴顺便在此时加入了创业大军。

  因为是农民出身,没有多少资源和门路,张兴顺在入行时选择了从“小”做起。“当时我发现茶叶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还比较大,尤其是农村人对茶叶的需求比较大。”张兴顺说,农村办红白喜事都要摆宴席,宴席上就需要茶水,但是受条件所限,农村人想买点像样的茶叶比较困难,所以他便以此为契机,踏上了自己的经商之路。那个时候,他拜师学艺当学徒,南下闽浙跑茶园、做采购,工作起来不分白天黑夜,十分辛苦。但是靠着这份“勤奋”,他也得到了周边人的认可。“说实话,这还得感谢我的乡亲们,当时他们知道我在卖茶叶,都挺照顾我的生意的。”张兴顺说,因为他做事比较实在,村民们也比较信任他,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营销给他带来了不少客源。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张兴顺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他觉得要想有更大发展还得有自己的企业,于是1995年10月,他用自己全部的积蓄建起了“福运来”茶庄。办企业,首先要了解市场的供需情况。在前期的市场调查中,张兴顺发现“张一元、吴裕泰”老字号茶庄面向的是高收入人群,平民百姓一般负担不起。老百姓爱喝茶、喝好茶,却难以负担高品质茶叶的昂贵价格。为了让更多的普通百姓喝到好的茶叶,也为了实现企业自身能发展壮大,他将“福运来”定位于“咱老百姓自己的茶庄”。因为诚信、亲民,仅用了4年的时间,张兴顺就将自己的茶庄从30平方米的店面扩大到了100多平方米,生意越做越火。张兴顺说,“福运来”茶庄坚持以诚信为本,以优质的服务、较低的价格销售高品质茶叶,实实在在,童叟无欺,真真正正地做到了让老百姓常喝茶、喝好茶,也攒下了大批稳定的客源。

  看准市场

  抓住商机扩规模

  经营茶庄不但让张兴顺积累了经验,也给予了他了解百姓需求和把握市场脉搏的能力。“几年的茶庄经营下来,赢得了老顾客的信任,他们也希望我能卖点别的东西。”张兴顺说,顾客的“呼声”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他成立了一家商贸公司,开始销售蔬菜、水果、茶叶等各类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用品。

  2004年,通州新城建设加速进行,居民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低矮杂乱的村居被明亮整洁的居民楼代替。可是小区建成了,相应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却一直跟不上,张兴顺觉得自己应该在这上面做点什么。当时,他了解到通州梨园群芳园小区一直缺少一个综合性超市,居民买一些日常用品要到很远的地方,生活很不方便。为了让他们少走一段路,为了给城市建设发展增添一份力量,张兴顺开办了北京鑫福运来商贸有限公司,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在群芳园小区内建起了一所综合性超市,用良好的服务以及物美价廉的商品真正方便了周围居民。

  2008年,“福运来”茶庄所在的西上园小区周边有不少老顾客和张兴顺念叨,周边缺个吃饭的好地方,恰好有一处1000多平方米的商铺出租,于是张兴顺便承租过来,建起了“兴福楼”酒楼。 2009年,张兴顺在通州半壁店小区建起了综合超市二号店,生意也很好,百姓也都很认可。“可能是我所有的商业投资都是从百姓基本的需求出发,所以都有不错的回报。”张兴顺说,他一直记得建这些饭店、超市的背后,是在为老百姓服务,要是只想着赚钱,以次充好,投机取巧,就不可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而没有了百姓的支持,开再多的饭店、超市也不行。2013年6月,他又适时地将半壁店的北京鑫福运来综合超市二号店与全国最大的上市超市,也是菜篮子工程超市——永辉超市合并,成立了半壁店地区的永辉连锁超市。通过合并,不仅提升了自有超市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档次,也为超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返乡创业

  打造农业观光园

  随着近年来市民对蔬菜、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2010年张兴顺又将他的经营理念扩展到了农业产业领域。他觉得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是百姓健康的基础保障,于是又有了建设一家能为百姓提供放心菜的农业产业园的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阅历的积累,张兴顺的投资经营理念也越发稳妥。他首选了家乡小北关村,在考察过程中,他发现多年的改革开放,家乡没有太大变化。村里工商业几乎没有,村民种地仍是30年前的小麦玉米轮作,村民的生活也就是“年吃年喝”。张兴顺深感早应该为家乡父老多做些有益的事。他与村干部一同和村民代表共商,在家乡建一个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区用地从村民手中流转,园区每年支付流转出土地村民的土地使用费,同时为有意去园区或张兴顺旗下公司工作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2010年5月,北京碧海圆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在张兴顺的家乡——张家湾镇小北关村建成。园区占地1060亩,总投资1.3亿元,吸纳了当地300多名农民就业。目前园区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拥有4个种植基地,建有蔬菜日光温室130座、餐饮会所一座、日光温室育苗棚2座。园内还设花溪景观带、四季花果林、农家乐、儿童游乐、婚礼拍摄、结婚礼堂等功能区块,将度假与养生有机结合。为满足顾客需求,园区还提供住宿、运动、娱乐等场所。

  为了寻求特色发展,张兴顺引进了板蓝根、穿心莲、桔梗、射干等中药种植技术,在日光温室、园区绿地、花圃及周边进行采摘和绿化美化种植。由于板蓝根是我国中医药广泛应用的消毒中药材,且被人们广泛认可,植株驱虫、除草效果也比较明显,经过2年的实验种植,园区环境得到了有效净化。在此基础上,张兴顺还聘请了中药专业人员把关,开发了板蓝根鲜叶菜肴、食品、汤羹等美食,吸引了大批市民来园区休闲度假、观光采摘。

  庭院经济

  携手村民共致富“碧海圆”创办之初,张兴顺就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满足百姓需要,走大众路线,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文化理念。园区通过种植绿色健康的蔬菜、水果和药材,为周边村子甚至是通州城区提供了优质健康的食品。为了更好地帮助家乡发展,实现村企共赢,张兴顺还成立了北京碧海圆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两百户农民种植蔬菜,入社农民达到170多户,户均年增收2万多元。同时他还注册了“碧海圆”商标,对农产品进行了无公害产品认证,并承接了通州区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在园区内实施农产品从种到销售的全程物联网管理,并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蔬菜加工实用技术——鲜切蔬菜加工技术,有效解决了周边蔬菜种植户卖菜难的问题。

  为提高农民勤劳致富的本领,张兴顺与张家湾镇组织部、农业管理办公室合作,在园区内建起了“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为农户提供5到8次技术培训,他个人也获得了高级农村实用人才、通州区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通州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成果宣讲团成员等称号。

  此外,针对家乡小北关村部分家庭因病、因残劳动能力不强的贫困家庭如何致富的问题,张兴顺也没少动脑筋。经过多方考察,他将方向定格在了轻体力、低成本、易栽培、收益好、无公害、前景看好的黑木耳栽培上。于是他五上东三省取经学习,带回来适合本地种植的庭院式小型黑木耳菌种,又组织村里30户劳动能力不强的贫困户家庭进行种植。为让这些家庭尽快脱贫致富,并安心生产,张兴顺免费为大家提供种苗,免费提供技术及指导,同时还回收大家的成品,彻底解决生产农户的销售之忧。通过“庭院经济”惠民项目,短短半年的时间,小北关30户困难户就增收了近5000元。看到大家因为种木耳有了收入,家里的生活有了改善,张兴顺也打心眼儿里替他们高兴。去年,小北关、前南关等周边多个村的300多户农民都通过农家庭院种植黑木耳实现了增收致富,张兴顺说,今年他还将计划再带动200户,让“庭院木耳经济”在张家湾镇生根发芽。

  创业心得

  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小伙子成长为拥有上亿资产的企业家,张兴顺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自身的勤奋和聪慧之外,也与他的诚信和爱心有关。从卖茶叶起,张兴顺就很注重人缘的积累,在他看来,老顾客和众乡亲的捧场与支持,是他能把企业一步步做大的根本支撑。

  在商机的选择上,他也是始终以“民生”为根本,从百姓的需求出发,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固步自封。在自己富裕的同时,他还不忘回馈乡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这份企业责任感,也是他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财富。

  创业指南

  庭院种植黑木耳项目为贫困种植农户免费提供菌棒、免费配送到家、免费提供技术及指导,同时回收农户的黑木耳成品。全程服务式的公司带农户的脱贫致富项目,彻底解决了种植农户的生产、技术、销售之忧。黑木耳成品回收后,可进行深加工产业:一种为回收农户黑木耳产品后通过菌业烘干机组烘干后包装成干木耳礼盒销售;一种是通过菌业烘干机组烘干后再经过超细微粉碎机组粉碎成黑木耳粉包装成黑木耳粉礼盒销售。

  据对全国20多个省区的黑木耳专业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调查显示,自从2003年秋季各地黑木耳上市以来,价格便随即上涨,而且涨幅较大,居高不下。2004年底,野生黑木耳每公斤批发价格上涨至100元,零售涨至120元至140元,而且好货难求。人工栽培的黑木耳每公斤批发价涨至50元,零售价涨至60元,一些市场已涨至60元至70元,涨幅之大,历年罕见。从黑木耳市场行情看,近年来“地栽”黑木耳价格已超过椴木栽培的黑木耳价格,说明“地栽”黑木耳已逐步被市场认可。庭院种植木耳项目对全国袋料地栽黑木耳的产业发展,也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标签: 黑木耳 园区 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