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主范海宝:“新农民要有新观念”

时间:2023-09-24 编辑:Burk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暴雨过后,天空又慢慢聚积起了乌云。这有点儿像范海宝现在的心情。他种了近3000亩小麦,刚收割了不到一半。一场大雨让地里泥泞不堪,收割机进不了地,湿热天气下有的麦粒都开始发芽了。天气预报说未来几天还有雨,这可咋整?

  6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陈堡村三兴家庭农场,范海宝正在忙着打电话请机手帮忙:“来吧!来吧!一会就能下地了。下不了地我陪你斗地主!”他转过身来跟我们苦笑,“没办法!人家还有外县的客户,那边儿没下雨啊!”

  范海宝原来是做烟花爆竹生意的,考虑到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大众关注,他决定转型投资农业。2013年,他跟陈堡村签下了15年的流转合同,开始经营3000多亩土地。他本是个种庄稼的门外汉,但商场上摸爬滚打的历练还是让他底气十足。他不停地去拜访种地老把式,并去当地农业科研院校请教专家。慢慢地,他不但成了种庄稼的行家里手,他的农场还成了河南科技学院的试验基地,新品种新技术在这里优先落地,许多研究人员还带学生来这里实习、指导。

  说起这几年的经历,范海宝感受颇多。他觉得新农民要有新观念,要信科学、学技术,现在很多农民的观念还是太陈旧了,对新事物接受太慢,很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技术都没应用。“舍不得投入不行。比方说种子包衣剂,质量好的摊到每亩成本里高不了多少,可是收成就高多了。还有品种,价格高的就是不一样,现在35元(每亩)以下的玉米种子我连看都不看。贵个十块八块的,只要庄稼不倒伏,这点儿钱翻着倍地赚回来了。”这几年小麦品种他选的也是西农979、郑麦9203,都是专家推荐的好东西。

  细说起来,陈堡这里耕地质量可不咋样,只有10到40厘米的黄土层,底下就是“石硼地”了。当地农民说:“湿了泞、干了硬,不湿不干弄不动。肥、水漏得可快!”有的地方土壤龟裂,缝隙里塞得进一把铁锹。不过范海宝有招儿,“你不是漏得快吗,我就用自走式喷灌机,喷到刚刚好就停,让你无水可漏。若庄稼还没解渴,我就少吃多餐,原来要浇两遍,现在我喷四遍。”这样一来,不但水没漏,肥也跟着保住了。再加上使用经过专家测土配方的肥料,几年下来,用水用肥量大大减少。就用水来说,他只用了过去1/3的用水量,地下水位从20米上升到了9米。

  病虫害是庄稼人的大敌。农药打少了不管用,打多了污染环境不说,食品安全都不让人放心。

  范海宝说:“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关键在‘防’,现在讲究‘一喷三防’,防患于未然。首先播种时我就采用拌种的方法,从根上先防一道。其次,专家会告诉你,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病虫,我就提前喷上药,把它扼杀在摇篮里。还有,喷药也是技术活儿。以前那种背个喷雾器一路喷过去的路子可不中,虫子躲在叶子下边你咋弄?我买了两架无人植保机,螺旋桨把叶子吹得‘翻天覆地’的,这时候农药像雾一样洒下来,它往哪儿跑?!”这样一来,好几方面都实惠了:首先,种子出苗率高。别人一亩地四五十斤种子,他只用二十斤。农药也少了好多,打一遍就管用了,谁愿意花钱多打啊?

  现在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又大,光他的无人机、喷灌机、烘干设备,国家补贴了几十万元呢!范海宝打算好好干一场。“作为一名新型农民,管理数千亩农田,老观念、没技术现在是真不中了。”站在地头,范海宝说,夏收过后,打算再去农业技能培训班充充电,提升一下水平,将来好向多元化发展。

    标签: 我就 庄稼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