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棚种蔬菜为主 偏远小阎村致富

时间:2023-09-16 编辑:Abbott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如今房价居高,很多城市人正为买房发愁,但在天津市宁河县小阎村,每户村民今年都将分到一套别墅。

  这个津冀交界的偏远小村,80户家庭281口人,却是宁河县最富裕的村子。他们是如何致富的?日前,记者来到当地进行了探访。

  种植大棚蔬菜 全村脱贫致富

  穿过宁河县城,记者驾车又行驶近1小时才来到小阎村,从地图上看,这里距离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已经不远。

  进入村口,一排排温室大棚映入眼帘。走进其中一间温室,记者发现这里种的竟然是一片低矮的杏树,虽然现在还是阳春三月,但杏树上已经结满了果实。

  “再过一个多月,这些果子就成熟了,五一前后就能上市。”村民刘树平一边为地里的杏树掐枝,一边告诉记者,这片温室是村合作社的公共土地,村民们的工作就是把树上多余的果实掐掉,以便保证每个杏枝上的果实都能长得饱满,卖个好价钱。

  “我们村以种大棚蔬菜为主,大家都脱贫致富了。”42岁的村民曾祥荣正在种植洋白菜和西红柿的温室大棚里检查温度。她告诉记者,她自家有温室和冷棚各一个,除了种好自家的蔬菜,她还在村合作社当“工人”,每月还能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

  曾祥荣说,以前种20多亩地,省吃俭用干一年攒不到1万元钱,现在搞设施农业,两亩六分温室一年起码收入十多万元。

  该村刘俊仕书记介绍,小阎村地处宁河县东北角,东与唐山市相邻,距唐山30公里,距天津市区60公里,距芦台县城30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450亩,都用于设施农业,目前已建成温室700亩、冷棚400亩,发展立体种养业350亩,实现了设施农业全覆盖,建立起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去年该村被评为天津十大“美丽乡村”。

  “私分”土地 村民吃到改革甜头

  一个小村庄是如何成为宁河县最富裕村的?该村刘俊仕书记说,村里人吃到了改革甜头,所以思想比较活,把住了时代机遇。

  “1980年以前,我们村和其他村没有区别,都很穷。”刘俊仕说,他是小阎村人,初中文化的他是当时村里“最有文化”的人,曾经当过9年村里的民办教师。也正是这个原因,当年的生产队队长卸任时,想了又想,还是把这个职务交给了刘俊仕。

  “开始我也没想当,毕竟是个苦差事。”刘俊仕笑着说,当时小阎村属于河北省管辖,他正准备转正成为正式教师,但不巧的是,当年村子又被划为天津市管辖,原来的转正手续都作废了,老师当不成了,他只好回到村里当了队长。

  1978年,他冒着犯政治错误的危险,把村里土地“私分”了。村里45户被分成3个生产组,每组一年交粮食4万斤,剩余的都归本组村民自己分配。

  此前,村里种高粱一亩地打120斤就很了不起了,全村最多一年能收10万斤。而1979年,村里遇到了丰收年,粮食产量达到了20万斤,每组都提留了2万多斤余粮,家家户户都很高兴,积极性非常高,这为村里后来再次改革,集体种植大棚蔬菜打下了基础。

  “1980年,县药材公司找到我们村,要在我们这里搞药材种植基地。”刘俊仕说,这是村里的第二个机遇,因为种植药材比种粮食收入高得多,1982年分产到户后,家家种植中药材,年产量达到110多万斤,人均年收入也达到了4000元,村里几乎家家都是万元户,这在上世纪80年代可算是天文数字了。

  二次改革 土地收归集体

  1992年以后,药材种植开始走下坡路。“我们研究认为过去分产到户是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但也就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要想全村富裕起来,必须搞设施农业,这就需要把农民的土地重新整合再利用。”刘俊仕说,2001年,村里计划把土地收回,集体种植蔬菜,当时正好国家也有扶植政策。可放着好好的药材不种去种蔬菜,很多村民不理解,而且分地容易收地难。

  “这时候,就看出我们村的团结和大家的思想比较活跃了。”刘俊仕说,放到别的村可能很难的事情,他们通过开会和给大家讲未来的收益,终于获得村民认可。于是按照家庭,通过最原始的“抓阄”方式,村委会给每户分了一个温室一个冷棚,合计643亩地,重新分给村民个人,其余807亩地按照每户农民土地入股的形式收为公有,成立了合作社。因为搞设施农业需要贷款,前三年一亩地分给村民1400元。现在贷款还清了,合作社收入的70%用于给村民分红,20%给合作社扩大再建设,10%留作全村福利事业,例如合作医疗、老年人保险、全民旅游、健身娱乐场所等。

  刘俊仕说,这次改革让他们村彻底走在了农业改革发展的前列,成为很多村羡慕的富裕村。

  “卧底”津冀农贸市场

  村民王瑞霞和刘俊民在小阎村种大棚菜面积最大,也是创收明星。王瑞霞说,有的村民常年在外地生活,村里分的土地没法耕种,她就都给承包下来。

  “在家种菜一点也不累。”王瑞霞说,其实每家只要派出一个人的劳力,就能照顾好两个大棚种植的蔬菜。因为插苗、浇水、打药这些主要环节,都是由村里统一安排实施。所以常维护,自己也就不用太费心。蔬菜采摘完以后,由村合作社统一负责销售,村民足不出户,钱就挣到家了。

  “当年我们村主要种植西红柿,为了把西红柿卖个好价钱,我可是当了60天的‘密探’。”村支书刘俊仕笑着告诉记者,当年菜种出来了,但如何卖出去,可把他愁坏了,因为谁也没有经验。

  为了找门路,刘俊仕每天4点起床,包车到芦台、唐山等村周边的农贸批发市场“蹲点”。“我也不买也不卖,就是问价,看人家如何收菜。”刘俊仕说,他坚持了60天,天天如此,以至于批发市场人都认识他了,说他是个“怪老头”。

  等村里菜种出来了,刘俊仕就请了批发商到村里来收菜,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于是小阎村的大棚菜一下就出名了,供不应求。

  “和别的村不一样,我们村不允许村民自己私售,必须通过合作社统一销售。”刘俊仕说,这样杜绝了村民们自己相互砸价影响整体种植业发展。

  每户分给一栋双层别墅

  在村东头一片开阔地里,几台挖土机正往来忙碌。刘俊仕告诉记者,村里有钱了,村民也有钱了,村委会现在正向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设施的更高标准迈进,这片土地将为村民盖别墅,每户村民家庭都会分到一栋。

  “今年九月这里就将建成别墅区。”刘俊仕说,每户村民都将住上230平方米的双层别墅,村里为此投入8000万元。此外小阎村还将给村民建设篮球场、足球场、健身房等娱乐设施。刘俊仕说,根据他的经验,要想富裕,必须要有知识,今后要加强提升村民的知识水平,尤其是对村里娃娃的未来教育。

  “村里还没有一所学校,全村一百多个孩子只能到镇上仅有的两所学校就读,我们盼着孩子上好学校。”村民王瑞霞希望,下一步村里能有一所学校,请高水平的老师给村里的孩子们上课。

    标签: 村里 村民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