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种棉花 这些错误别再犯

时间:2024-07-28 编辑:Aaro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2010年的棉花价格创造了历史新高,形势一片看好,广大棉农受益。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极有利于棉农的大好环境下,有些棉农还是收益甚微。调查发现,有三种原因。  惜售心理  现在棉价虽然回落但和去年相比价格还算可以,而很多棉农从涨价开始就抱着过高的心理期望,心态平静不下来也就把握不住卖棉的时机,从五块八涨到六块二元用了还算较长的一段时间,从六块二涨到七块多却只用了不过短短10天左右,棉价涨势之快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  这种情况下,本应马上抛出全部棉花。但过高的期望却让一些棉农进一步等待价格涨到七块五或八块,进而错过了出手的大好机会。  2010年11月10日后棉价瞬间暴跌,使众多棉农后悔不已。看着堆在家里六七千斤甚至更多的棉花损失了接近上万元心里确实不好受。有的人家还因此发生矛盾,严重影响家庭和睦。  面对变幻莫测的棉花市场,不能老拿传统眼光或过去的经验来揣摩,应争做科技信息型现代农民,随时留意报刊、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拓宽视野和思路,才不至于落在市场的后面等着挨鞭子。  笔者所在的县在卖棉上就有两个截然相反的情况;在县城东部农民喜欢随拾棉花随卖不在家里储存,而县城西部农民却把棉花摘回家晾晒后储存,卖时则清仓卖出。  笔者采访分析后认为第一种做法值得重视,原因是农民采摘的鲜棉花水分含量都在20%以上,出售时有分量优势。而第二种做法虽然卖棉花时可能卖上高价格,但风险大,堆在家里好几千斤棉花不安全不说,还会受价格因素控制形成被动,当然后期看涨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不过如果行情一般,晾晒后的棉花水分减少,重量也会下降,影响收入。建议明年卖棉考虑一下第一种做法。  跟风治虫  一些棉农见别人怎么办自己也跟着照搬,从不看自己的棉田情况。举个例子,虽然说2010年二、三代棉铃虫发生猖獗,但不是大面积存在。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是点片暴发,卵粒大多产在嫩尖嫩叶、幼蕾尖上。这时应在卵粒变黄时抓紧集中防治,隔两三天打遍普通治虫药就可以,到了7月下旬卵粒大多产在中上部叶子上,基本上就不用防治了,可棉农不这么认为,抗虫棉在这里便失去了意义。  很多农民也不去自己地里察看,见别人打药自己也背上喷雾器去打药。其结果是农资老板今年赚了个盆满钵满,朴实善良的农民被培养出了隔三五天就打遍定期药的习惯,无形中增加了用药量和人力、物力。  追新求奇  年年下乡都碰到很多农民问着同样的问题:今年有没有好种子?我要大桃的。事实上,这几年每年都有新审定的棉花品种推向市场,但农民的胃口到底有多大?棉桃到底要多大才符合自己的要求。殊不知桃子大必然果枝松散,亩铃数下降。而且要稀植大棵还要大肥大水供给。在这类品种特性下,农民买种子时应该按自己的地力条件而不是自己的心理要求购买。不然,遇到不注重栽培要求,把稀植型按密型种植,赶上今年后期雨水勤阳光寡照,棉棵枝粗体壮,却往往坐桃少得可怜,必然造成减产损失。理智购种应问清特性,适宜当地栽培是我们的首选,鲁西棉区棉棵密度选留3500~4500为最佳方案,莫贪稀植大棵特大桃。

    标签: 棉农 棉花 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