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涿州如何“借京致富”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10月15日早晨6点30分,天刚亮,涿州市义和庄乡北蔡村村民杨金海将卖菜车直接开到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附近居民楼下。满满1000多斤菜不到中午就卖空。义和庄乡约有30多户像杨金海一样以种菜、贩菜为业,并将菜直接卖到北京社区的菜农,每年收入5万-10万元不等。

  近年来,涿州市围绕北京市场做文章、寻商机,通过外出务工创业闯“钱途”、激活文化生产力挣文化钱、发展特色产业拓宽致富门路,走出一批批致富能人,高奏出一曲曲“借京致富”歌。

  “劳务经济”铺出富民好“钱途”

  “看着每个产妇和宝宝都健康,我的心充满成就感,这份职业我会一直做下去。”从2010年初开始,涿州市展台村的纪金春就在北京做月嫂工作,现在她月收入6800元,成了响当当的“金牌月嫂”。和纪金春一样,涿州市有近3000名月嫂和育儿嫂活跃在北京市场。

  近年来,北京市用工缺口较大,涿州市充分发挥邻京优势,紧贴用工市场需求,创新方式,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全方位培训体系,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并适时引导农民在建筑工程、装饰装潢、劳务输出等多领域进行自主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创业能手。

  东城坊镇村民任泽群创办的化工公司长期为北京石化、北京商业系统提供塑料制品;而东仙坡镇青岗村利用邻京优势成立一家经营涿州到北京客运专线的运输公司,还成功把原始发于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郑庄路口的29路公交车站引入青岗村,极大地方便了周边村民进京务工,进一步拉近涿州同北京的“距离”。

  “玩乐经济”让农民赚起文化钱

  “鸟笼子爱好者越来越多,从之前老年人玩儿到现在80后、90后都玩儿。我这笼子纯手工制作,供不应求。”在义和庄乡南任村“笼子马”传人马福清家,老马正在认真地制作鸟笼子,屋里竹条、已成型的鸟笼堆成一座小山。

  马福清告诉记者,一对鸟笼子从上世纪60年代的10多元已经飞涨到现在的数千元。目前义和庄乡鸟笼制作户有190余户,从业人员420余人,分工明确,鸟笼制作产业链日趋完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鸟笼等许多古老玩乐项目重新进入人们生活,涿州市通过不断加大文化事业发展投入力度,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开发创意文化产品,充实和完善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等方式方法激活民间文化生产力,让农民昔日只会握锄头铁锹的手,赚起了文化钱。

  玉器加工专业村孙庄乡前铺村生产的各种玉饰产品畅销北京等地,销售额达1亿元,还带动了包装、印刷、木器等行业发展。该村张文福生产出的一个1米高的青玉五子闹佛摆件,还曾以680万元的价格被海外买家成功购买收藏。

  双塔办事处游福街巾帼文艺活动队通过承接协拍《茶馆》、《鸽子哨》、《亮剑》等影视剧赚起演出费;豆庄乡南寺村生产的各种传统笙被中央民族乐团等中外专业演出团体和中央音乐学院等高等音乐学府广泛使用;东仙坡镇上胡良村建成占地100亩的“开心农场”,吸引近40户北京市民参与认领土地,还与肯德基公司签订粘玉米收购合同;豆庄乡西何各庄村建设800亩植物园,打造融吃、住、玩为一体的“督亢秋成观光旅游”新景点……依托北京“玩乐经济”,越来越多的涿州农民实现了家门口致富。

  “特色经济”成致富“新引擎”

  107国道三步桥段两侧家具商城林立,前来选购的人络绎不绝;三步桥村内机器轰鸣声不断,京牌的运货车满载着家具成品从村内驶出……在村民李柏青家,院里堆满各种原料,两个工人正熟练地包沙发。李柏青经营着一家沙发生产作坊,自己负责销售,妻子负责做沙发套,年收入达10多万元。

  三步桥村是远近闻名的“家具专业村”,大部分是木材采购、家具制作和销售一条龙的家庭式经营。起步于寻常百姓家的三步桥家具,逐渐在涿州甚至北京闯出了名气。围绕家具生产,村里还衍生出家具原辅材料供应链,带动起物流运输、装饰等产业发展。

  近年来,涿州市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瞄准北京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创新经济(310358,基金吧)发展模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形成“一人带一村,一村兴一业”的产业格局,远近闻名的花卉专业村码头镇大营村90%以上的花卉销往北京;豆庄乡小寺村扫帚畅销京津,年加工量可达120万把……目前,涿州市已培植出了“辛庄户葡萄、大庄豆腐丝、义和庄瓜果、大营花卉、小寺村竹扫帚”等一批特色经济品牌,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新引擎”。

    标签: 涿州市 北京 鸟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