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张宏霞:养殖非洲雁致富穷困乡

编辑:Devi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大学生村官张宏霞:养殖非洲雁致富穷困乡

■在雁舍配制养殖饲料是张宏霞的日常工作

  ●她

  张宏霞,28岁,张家口市宣化县王家湾乡阎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家湾非洲雁特种养殖基地负责人。

  王家湾乡,是个世世代代靠天吃饭的国家级重点扶贫乡,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钱。

  因为干旱缺水、交通闭塞,不论是种植业还是传统养殖业,这里一直没能富起来。

  张宏霞来到这个山沟沟以后,倚靠“桑干河大峡谷景区”这棵大树,特产与景点结合,发展非洲雁养殖。

  凭着一股韧劲儿,两三年的工夫,就带动了当地10个村、300多户农民增收。

  2013年前10个月创造销售额突破100多万元的传奇。

  ●她说

  基层这块沃土让我找到了生长的根,创业让我枝繁叶茂,并且让我寻觅到了笔直生长的方向。

  干旱缺水、交通闭塞,世世代代靠天吃饭的王家湾乡,因了张宏霞带头搞起的非洲雁特种

  养殖,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大学毕业后,24岁的张宏霞到王家湾乡当了村官。一直生活在城里的“娇小姐”,来到了桑干河峡谷深处的小山村,触目惊心的贫穷一度让她想逃,可山里人那份朴实真挚的渴望让她改变了主意,她决定留下来,带领乡亲们致富。

  养殖非洲雁,并非是她“头脑一热”的突发奇想。可创业之初,她没能得到乡亲们的信任,“非洲雁,见都没见过,养成了能赚钱吗?”“城里来的黄毛丫头,能带着村里爷爷辈儿的人们搞好养殖?”

  质疑声中,娇小的张宏霞决定自己先“试养”,她像个汉子一样,独自“摸着石头过河”,终于蹚出了致富路。

  如今,在王家湾人的心目中,曾经的那个“黄毛丫头”早就变成了他们的“主心骨”,她是展翅大山的“领头雁”。

  记者直击

  村里老人叫她“闺女儿”

  1987年出生的张宏霞,成长在张家口市,父母做生意,家庭条件优越。

  在张宏霞的手机里,曾经存着很多当村官之前的照片。照片中的姑娘颇具小资风尚,在都市霓虹中,她坐在洋阳伞下手捧咖啡。

  5月16日,记者见到的张宏霞再也不是相片中的模样。松松垮垮的衬衣很随意,简单清新的打扮与王家湾的山水、人们没有很强的违和感。走在村里,不时有乡亲与她打称呼,小孩子喊她“张老师”,老人们叫她“闺女儿”。

   她,是一名村官,在这里已经四年了。王家湾村的温大爷说,乡里来过不少大学生村官,可留下的没几个,他听说,有些大学生村官在来报道的路上,看到蜿蜒的 山路怎么也走不到头,转身就打道回府了。所以,对能留下来的村官,乡亲们打心眼儿里是喜欢又感激,像张宏霞这种留下来又把自己与这片山水“绑”在一起的, 乡亲们觉得更亲。

  把张宏霞与王家湾“捆绑”在一起的,除了化不开的情深意重,还有就是养在王家湾村废弃校舍里的几千只非洲雁。养殖非洲雁,是张宏霞为这里的人们谋划出的致富路。因为这里太穷了,她说,如果不做点儿什么,总觉得不甘心。

  到村的第一晚哭着睡去

  说起王家湾乡的贫穷,张宏霞坦言,刚来报到的第一天,她也萌生离开的念头。

  大学毕业以后,张宏霞参加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四级联考被录取。2011年10月24日,家人开车送张宏霞报到。汽车在蜿蜒起伏的山道上颠簸了三个多小时,张宏霞那颗因开始工作而高涨的小心脏,随着越来越深的山路逐渐低沉。

  时值秋后,车窗外是一片枯黄的秸秆,几处低矮的土坯房零星镶嵌在山沟沟里,偶尔还能看到赶着驴车的老农驮水经过……这,就是她要去的王家湾乡。穷,是她对这里最强烈的感知。

  回忆起报到后的第一个夜晚,张宏霞苦笑——呼呼冷风吹着根本关不严的宿舍木门,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耳边是躲进屋里取暖的苍蝇磨翅乱飞的动静。那天晚上,她把头蒙在被子里,哭着睡着了。

  现在,再看看这间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的小平房,张宏霞倒不觉得简陋了。她说,曾经想离开不仅仅是巨大的环境落差,还有心理落差。刚来那会儿,她被安排到乡政府办公室,每天就是分发报纸、擦桌扫地。她心想,既然坐办公室,那为什么非要跑到这穷乡僻壤来坐办公室呢?

  现在不一样了。当年没能走成的她半主动半被动地开始创业养殖非洲雁。她发现自己“是有用的”,也就不想走了。

  乡亲眼里她比一乡之官都大

  长久以来,王家湾乡的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为帮当地村民致富,留下来的张宏霞,从2012年开始,建起了全县第一家非洲雁养殖基地,成立了辰湾非洲雁养殖合作社,带动当地10个村、300多户农民养殖增收。

  当地村民孙玉斌,从一开始就跟着张宏霞养殖非洲雁,已经有两年多了。按照“合作社+村官创业示范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她从张宏霞的手里接过非洲雁雏苗,精心养上三个多月,然后再由张宏霞回收。现在,孙玉斌每年能有2万元的增收,小日子蒸蒸日上。

  采访中,王家湾乡党支部书记王志勇开玩笑地说,在很多乡亲的心目中,张宏霞的地位不比他一乡之官的地位低。

  王志勇在村里散步的时候,经常碰上乡亲追着他问,“小张儿那闺女是不是要走啦?”王志勇说,老百姓们特别怕这只“领头雁”飞了。每次,他都给大家伙儿吃定心丸,“不走,不走!”

   四年了,张宏霞对王家湾有感情,乡亲们舍不得她,她也舍不得乡亲们。5月16日正是周末,张宏霞蹭王志勇的车回县里办事,出发前,她在村里碰上准备返校 回宣化的初中生王婷婷,就拉着她一起“坐捎车”——她把每天接触的乡亲都当成自己的家人。为自己的家人办事儿,带着家里人致富,怎么会不上心呢?

  创业历程

  因地制宜相中非洲雁养殖

  张宏霞的非洲雁养殖,在一开始的时间,并不被看好。

  当年,新来的女大学生村官要走的消息,在十里八村传开。张宏霞本是想走的,可11月的几场大雪,封住了出山的路,她走不了了。走不了就先不走吧,就这样,她暂且又待了一个月。就是在这个月里,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一次在义务代课的课堂上,张宏霞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愿望。看着孩子们五花八门的愿望,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我想要一本作文书”、“我想要一个文具 盒”、“我希望张老师永远教我们英语”……那一刻,张宏霞意识到,只有让山里人富起来,这些孩子才有未来。所以,她决定留下来,想蹚蹚致富路。

  2012年3月,张宏霞当选王家湾乡阎家村党支部书记。以前就当村支书助理的她被“扶正”了。如何带领村里乡亲致富,成了她上任后的心头大事。

  由于这里天然缺水,发展种植业受限太大,所以她寻思着,还是发展养殖业好一点。可养什么呢?

  那段时间,张宏霞一有空就上网查,还给自己在全国各地工作的同学打电话找思路。终于,她相中了非洲雁。

  想带村民致富却没人信她

  在张家口没有养非洲雁的,这种雁抗病性强、肉质鲜美、产蛋率高。张宏霞去北京考察后,决定还是可以尝试的。

  回村以后,她就挨家挨户做工作,全村集体大会就开了三次,推荐大家养殖非洲雁。

  可是,乡亲们心里打鼓。说走没走的女大学生村官要带着村民养雁?谁知道她啥时候就走了?再说,她一个黄毛丫头,能带着这帮叔叔、爷爷辈儿的人致富?

  虽然犹豫,但还是有村民架不住张宏霞天天上门劝说,有几户同意买雁苗试试。

  张宏霞用自己的钱打了预订款,兴高采烈等着雁苗到来时,之前的订户全部都打了退堂鼓。帮她去代收雁苗货款的老乡告诉她,一分钱没收上来。大家都是观望的态度,说等等看。

  那一刻,张宏霞感觉一盆冷水从头顶浇下来,凉到了脚底。

  张宏霞委屈,为什么一片好心得不到响应?后来,她静下来想通了,乡亲们挣钱不容易,谁愿意拿着自己的养老钱去跟着一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去冒险?后来,她决定,自己先来试养。如果养得好,一定能带动乡亲们加入。

  就这样,她说服了父母,向家人借来两万多元钱,自掏腰包买下为村民预定的850只雁苗,并从一家羊舍里借来一间房子独自开始试养。

  10个月创造销售百万奇迹

  最开始养殖第一批非洲雁的时候,张宏霞就遇到了销售难题。由于张家口地区没人养过非洲雁,大家没吃过,得不到消费者认可,张宏霞去过很多大型超市,都被拒之门外。

  转机,出现在一起义务帮忙。桑干河大峡谷风景区位于王家湾乡,每到旅游旺季,景区负责人都会请张宏霞兼职导游。2012年8月的一天,张宏霞陪游客划船时,灵感闪现,“把非洲雁与旅游资源结合,游客印象深刻了,非洲雁的名气自然会出去。”

  没想到,这法子还真可行。非洲雁在景区成了一景,也有游客张罗着买雁肉、雁蛋。没多久,就有超市慕名而来。张宏霞一招打开了销路。从2012年年底到2013年,她的销售额突破了100万,这样的消息在小山沟里炸开了锅,越来越多的乡亲开始加盟了她的非洲雁养殖……

  谈及非洲雁养殖未来的产业发展,张宏霞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正在筹建一个林下养殖基地,未来的林下养殖基地将尝试“种养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植树养鱼等项目都会陆续上来,把这里打造成吃喝玩乐学一体的体验式基地。

  对话

  “不到山穷水尽,千万别说放弃”

  ■记者:网上很多网友都说佩服你,大家都觉得,你一个弱女子干了很多大老爷们都干不来的事儿。创业的成功路上,你认为什么最重要?

  ■张宏霞:可以说,我是半主动半被动地在创业,因为我好强的性格,因为乡亲们的期待,我的创业停不下来。

  在创业之初,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因为之前没有做好各种准备,因此一路都比较被动,但我对待随时出现的困难,从来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认为,不到山穷水尽,千万别说放弃,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

  目前,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非洲雁的销售情况与以前相比有了一些下滑,但各级政府很重视王家湾的非洲雁养殖创业项目,这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

  为什么是她

  因为好强的性格因为乡亲们的期待

  创业者迈向顶峰的历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这是大家对成功创客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对于同样的问题,张宏霞的回答是:因为我好强的性格,因为乡亲们的期待。

  熟悉张宏霞的乡亲知道,这名外表柔柔弱弱的大学生村官,内心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性。

  因为当地的贫穷,她的一些同事参加公考纷纷跳出,而她却迎难而上,认为“如果不做点儿什么,总觉得不甘心”。

  在非洲雁养殖初期,她的项目被大家质疑之时,张宏霞没有打退堂鼓,而是自掏腰包买下雁苗进行试养,并最终获得成功。

  如今,在非洲雁销售暂时遇到困难之时,她却依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开始谋划林下产业基地的建设……

  一个人最快乐的时刻,不是他终于取得成功,而是在失败的境遇中坚定自己前进的方向。正是因为好强的性格,因为乡亲们的期待,所以,张宏霞说,她的“创业停不下来”。

    标签: 非洲 乡亲 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