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肥水管理
1)勤浇蕾水:棉花现蕾后,长势较快,需水量增加,如棉花出现午后打蔫现象,表明已缺水,但此时为6月中下旬,已到雨季,因此浇水量不可过大,亩用水60立方米左右,小畦轻浇即可,可与揭膜结合进行,揭膜后浇水,浇后中耕保墒。
2)揭膜中耕:6月下旬以后,进入夏季高温季节,雨季到来,继续盖膜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不利于雨水下渗和田间施肥,同时盖膜后造成棉花浅层根系多,不利于吸收深层土壤中的养分,容易引发棉花后期早衰,因此,要适时揭膜,一般掌握在6月下旬,雨季前揭膜,揭膜后必须浅锄中耕,深不超过2厘米,切断部分上层根系,促进根系向下发展,防止早衰。
3)重施花铃肥:根据抗虫棉前期结桃多的生育特点,提倡在7月上旬重施、早施花铃肥,亩施尿素15公斤;基肥未施磷钾肥的棉田,可同时追施复合肥10-15公斤。施肥时应开沟深施,以提高肥效。二是补施盖顶肥。一般7月底8月初追施,最晚不超过8月5日,每亩尿素5-7.5公斤。施盖顶肥是防止抗虫棉早衰,尤其早发型品种、早发棉田防止早衰效果明显。三是叶面喷肥。一般棉田可结合治虫从8月中旬开始进行叶面喷肥。可喷0.5-1%的尿素溶液、2-3%的过磷酸钙溶液或3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周一次,连喷三次。
2、科学整枝修棉
棉花中后期整枝修棉的重点是打顶心、去边心和去赘芽等。通过适时打顶修边,可以合理调控棉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塑造合理株型,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害,促进棉株多结铃、结大铃,是棉花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
打顶心时间要根据棉田密度和品种特性灵活掌握,掌握“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中等肥力棉田一般在7月15-20日,晚发棉田可推迟到7月25日前后。一般常规抗虫棉春播密度为3000-4000株/亩,单株可留果枝14-16个;抗虫杂交棉密度为2000-2600株/亩,单株可留果枝16-18个;夏棉密度为6000-8000株/亩,单株可留果枝6-8个。打边心一般在大暑后到8月10日前进行,对荫蔽棉田打边尖,可控制棉株横向生长,每个果枝一般留3-4个果节。同时,要及时去掉立秋后现的蕾和白露后开的花和赘芽,改善棉田光照条件,促进棉花早熟、优质、高产。
3、开沟培土、除涝防旱
花铃期正值汛期,雨水过大就会导致棉株徒长、营养体过大、田间郁闭、蕾铃大量脱落,还可导致烂铃。6月下旬大雨或浇水后要及时开沟培土,防止棉花倒伏,利于棉田排灌。同时,及早疏通沟渠,保证排水畅通。
进入花铃期后,气温升高,棉花植株生长旺盛,棉株蒸腾作用强烈,是棉花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时如果土壤缺水,会影响肥效的发挥,将导致棉株早衰、蕾铃脱落,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因此,如遇干旱天气,当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时,可隔行浇水,每亩灌水30-40立方米。需灌水1-2次。进入吐絮前期(8月下旬、9月上、中旬)应保持稍高的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此时如遇秋旱,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可浇水,每亩灌水30-40立方米,对防止早衰、增加铃重、提高纤维品质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