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到棉区调查当前棉花生长情况时发现,不少棉花已经出现旺长:棉苗已有7~8片真叶,茎秆节间稀疏,主茎表皮绿色占70%以上,红色不到30%,上部叶片较大,显得头重脚轻,雨后开始出现倾斜。笔者与农户交流时发现,有的底肥施用过量,每亩施氮、磷、钾含量为45%的复合肥100~150斤,有的偏施氮素肥料,只施碳酸氢铵和少量磷肥,不施钾肥,这样的施肥量和投肥结构,必然会导致棉花前期营养生长容易过旺甚至疯长,如不及时加以调控,势必会造成棉田荫蔽,加剧蕾铃脱落,还会引发盲蝽蟓等害虫危害,最后早衰减产减收。
针对棉花生长过旺、疯长的现象,笔者建议农户,必须从现在开始,运用肥促化调手段,调节控制棉花按照规划的产量目标,塑造理想的丰产株形。
什么是理想的棉花丰产株形,从转基因杂交抗虫棉而言,株高130厘米左右,果枝20层左右,节间距离5~6厘米,单株成桃50~55个,每亩总桃70000个左右,每亩籽棉750斤左右,这样的丰产结构,比较符合我国大面积杂交棉花的生产实际。为了塑造丰产株形,当前要抓好以下技术环节。
首先,要选好植物生长调节剂。
现在市场上五花八门的生长调节剂品种很多,把握不好很易出现失误。对于旺长的棉花,笔者提倡选用正宗的延缓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或助壮素。缩节胺的有效成份为98%,助壮素的有效成份为25%,也就是说,1克的缩节胺相当于4毫升的助壮素。为了便于操作,缩节胺建议选用1克包装的产品。
其次,要因苗制宜调控棉株。
近年来,在调控棉花株形上,常出现三种失误,一是施用剂量过大,抑制了棉花生长,二是施用量过轻,发挥不了调节的作用,三是施用不及时,未起到调控的作用。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施用的原则应是“少量多次,前轻后重”,一般从盛蕾期开始,到打顶后结束。前期每亩施用1克缩节胺或4毫升助壮素即可,以后看苗逐渐加大剂量。最高剂量一般在打顶后施用,特别旺长的棉花,每亩可用缩节胺5克或助壮素20毫升,以起到封顶、防止“二次生长”的作用。 第三,要掌握量化指标控苗。
一是蕾期功能叶(从上往下数倒数第4叶)宽度超过15厘米,二是节间距离超过6厘米,三是主茎绿色部分超过50%时即可开始施药。
第四,要科学运筹施用肥料。
多年的棉花高产施用经验是“苗肥速,蕾肥稳,花铃肥狠,普施桃肥”。当前,对偏施氮肥的棉田要增施磷、钾肥,特别是蕾期肥每亩施钾不能少于30斤,提倡尽可能配施生物有机复合肥。对过量施肥的棉田要控制施肥量,在棉花集中上桃后,要普遍施足桃肥,增强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