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盲蝽蟓的种类特征 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4-03-25 编辑:Georg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近年来,抗虫棉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而目前的抗虫棉不同于“无虫棉”,只对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具有一定抗性,棉田中的盲蝽蟓、红蜘蛛、棉蚜等仍需要及时防治。目前,在沿江棉区,盲蝽蟓已经上升为主要害虫之一,造成较重危害,应注意加强防治。

棉花盲蝽蟓的种类特征、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1、棉花盲蝽蟓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棉盲椿蟓包括绿盲蝽、中黑盲蝽等种类,常混合发生,为长圆形中小型昆虫,有卵、若虫与成虫三种虫态。卵为长茄形,在棉花上卵生于叶片的主脉、大叶的边缘、叶柄和青铃表皮下。我地发生以绿盲蝽为主,以成虫、若虫危害,活动性强。

绿盲蝽成虫:体长5mm左右,绿色,触角比身体短,前胸背板上有黑色小刻点,前翅绿色,膜质部暗灰色。卵:长约1mm,长瓶状,卵盖奶黄色,中央凹陷,两端突起,无附属物。若虫:初孵时全体绿色,复眼红色,5龄若虫体鲜绿色,眼灰色,身上有许多黑色细毛,翅尖端蓝色,达腹部第4节,腺囊口为一黑色横纹。

2、危害特点

危害时间长,棉花幼苗到结铃长达6个月时间,以蕾花期危害最重,成虫、若虫刺吸棉株汁液,被危害的棉花嫩叶伸展后,出现许多破洞,叶片破烂俗称“破叶疯”,嫩尖危害可形成无头棉、多头棉、扫帚棉。蕾花、棉铃被害后显出黑褐包斑点,造成蕾、铃大量脱落。

3、发生与环境的关

3.1与大气湿度及降雨量有很大的相关性

在阴雨天多、降雨量大的年份,有利于它的发生和发展。越冬卵在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上时大量孵化,如3~4月份天气干旱就会抑制越冬卵的乳化;6~8月份降雨偏多,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的累积时间比较长,且气温较低,即25~30℃时,有利其大量繁殖为害。

3.2与棉株含氮量的关系

棉盲蝽的为害与杆株含氮量明显相关,嫩叶含氮量(干重)5%,盲蝽为害76%,老叶含氮3%不受害。幼铃、幼蕾含氮分别是4.3%、4.1%,受害重,大铃含氮2%,不受害。所以,棉花生长茂盛,蕾花较多时棉田发生较重。

3.3与棉田周围环境的关系

一般靠近越冬寄主和早春系列寄主的棉田,盲蝽蟓发生早而重。

棉花盲蝽蟓的种类特征、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4、盲蝽蟓发生加重的原因

4.1农药使用减少

由于抗虫棉的普及,对棉铃虫起到了很好的预防效果,棉田用药次数明显减少,为盲蝽蟓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4.2虫源增加

盲蝽蟓寄主植物种类繁多,食性杂。在沿江棉区,随着喜食的绿肥、豆类、蔬菜、果树等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及棉田中棉杆和寄主杂草的大量存在,都为盲蝽蟓提供了丰富虫源和越冬场所。

4.3环境条件有利

盲蝽蟓是喜湿性昆虫,棉株生长旺盛,雨水充足,田间相对湿度较高,均可为盲蝽蟓的发生和危害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4.4防治困难

盲蝽蟓的成虫飞行能力强,若虫也有善跑的习性,危害时间长,发生期不整齐,给防治带来了困难。

5、防治措施

棉盲蝽蟓的防治应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5.1田块合理布局

棉田周围不种植育蝽蟓的喜食作物。早期加强对胡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留种田内盲蝽蟓的防治,减少迁飞虫源。

5.2清洁田园

棉花收获后及时拔除棉杆,冬季或早春清除田间及附近蒿类和其他杂草,降低越冬虫源。

5.3做好棉田整枝和化调工作

避免为盲蝽蟓的危害提供适宜田间环境,对已经出现的多头棉及早除去丛生枝。留1~2个壮枝,可加快棉株生长,减少损失。

5.4药剂防治及注意事项

(1)在盲蝽蟓发生前施药预防。苗期选用40%氧气乐果等内吸性药剂5倍液涂茎,可有效消灭嫩叶主脉、叶柄组织中的盲蝽蟓。

(2)在达到防治指标的棉田(防治指标:苗蕾期新被害株率5%,花铃期百株虫量10头),可用5%的锐劲特悬浮剂450mL/hm2或35%硫丹乳油1 050mL/hm2等农药进行防治,切忌使用菊酯类农药。喷药时间应选在上午6~9时或下午6时后进行。在第1次防治后5~7d进行第2次防治,并且进行复查复治。

(3)针对盲蝽蟓的生活习性,在当地植保部门的指导下,对相邻棉田应尽量做到在同一时间段内统一防治,防止田与田之间迁移危害,喷药时最好由外及内,提高防治效果。

    标签: 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