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红叶茎枯病及防治措施

编辑:Georg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一、症状识别植株发病后叶片变为深绿且叶片变厚变脆,以后叶片上散生红色小点,最后全叶变红,叶脉保持绿色,即为红叶茎枯病。病害严重时,叶柄基部变软,失水干缩,引起叶片枯萎脱落,茎秆顶端呈干焦状,同时易引发轮纹斑病和褐斑病的重复侵染,促使病株焦枯死亡。有的植株病叶脱落后仍能长赘芽。发病重和发病早的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主根、侧根均短而细。二、病因分析该病为非侵染性病害,即属棉花的生理性病害,由多种非生物因素综合引起,肥、水、土壤、气候及耕作制度等环境条件与该病发生关系十分密切,其中尤以干旱、营养不足为主导因素。1.棉花中后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对肥、水的需要量大,此期一旦肥、水不足,易造成该病害的发生。2.长期干旱高温,土壤耕作层缺水,阻碍新陈代谢正常进行,以致生理失调,造成棉株“未老先衰”而发病重。3.植株长期处于低钾含量状态易引起此类病害的流行;另外棉田中施氮肥过多植株生长旺盛,糖苷类物质在叶片内积累多,有部分糖转变成葡萄糖苷(花青素一类),也可诱发红叶茎枯病的发生;红叶茎枯病也可由缺镁引起。三、发病条件1.与土壤含水量有关棉花生育前期雨水多,棉花地上部分生长快,株型大,但根系浅,吸收养分的能力差,故易感病;7~8月较长时间干旱,不能及时灌水,易造成耕作层缺水,影响根系吸收养分,发病重;棉田久旱后遇暴雨骤晴天气,植株蒸腾作用随之剧增,由于土壤水分过多,影响根系吸收,地下养分和水分不能进入植株,地上的有机养料也无法形成、运输和分配,造成棉株生理失调故而发病重。2.与施肥水平相关施足基肥和追肥的棉田,植株生长健壮,发病轻;未施基肥的比施基肥的发病重;未追施花铃肥的棉田发病重;连年单施化肥,特别是偏施氮肥、不施或少施钾肥的棉田发病重。3.与棉田土质的关系砂性土或耕作层过浅的贫瘠土壤发病重,因为该类棉田保水、保肥能力差,棉株生长势弱,抗病性能差。4.与耕作栽培制度的关系农田耕作时翻地过深、过浅的棉田发病均重,因其不利于根系生长和吸收水肥;老棉区长期连作,土壤肥力下降,发病重;早熟品种后期肥水供应不足或不及时,易引起该病的发生。四、防治方法1.精耕细作平整土地,深翻改土,用地、养地相结合,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干旱地区要勤中耕以减少蒸发,促进棉株根系下扎和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提高抗旱能力。2.重施基肥、巧追肥多用农家肥作基肥,有条件的地方可种植绿肥或实行麦棉轮作以补充有机肥的不足,达到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的目的,改变长期单一施用化肥的现状,以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降低保肥、保水能力;根据棉花各生育期的需肥规律,巧施追肥。一般轻施苗肥,酌情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在追肥种类上要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其中钾肥尤为重要;在生育后期对已有早衰迹象的棉田,及早喷施旱地龙、磷酸二氢钾及尿素供叶片直接吸收利用,使其迅速发挥肥效,有明显的保叶增产效果。3.合理排灌棉花不同生育期对水分需要量不同,苗期、蕾期需要的少。而棉花花铃期对肥水的需求量较大,且又常与伏旱、高温季节不期而遇,故要及时灌水施肥,达到抗病增产的目的。在秋季多雨时要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渍涝引发的根系吸收和生长不良。4.重施花铃肥早熟品种或早播的棉田棉苗发育早,前期坐桃多且易遇干旱季节,因而常会出现“未老先衰”的现象,因此要及早施用且重施花铃肥,确保肥水后移,保证棉花稳健生长。从而达到减轻或不发生棉花红叶茎枯病的目的。
    标签: 棉田 植株 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