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紧紧抓住“全省畜牧振兴计划”的政策机遇,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依托典型带动和完善的配套服务,大力扶持农民发展羊产业,至目前,全县建设规模养羊小区(场)84个,发展年出栏30只羊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870多户,全县羊饲养量达到29.6万只,出栏9.5万只,收入7600多万元;存栏21.1万只,比年初存栏14.1万只增加49.65%。羊产业已经成为代县广大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为了切实扭转“一铁独大”的产业发展窘境,代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实施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种草,建设规模养殖示范园区,发展饲草饲料加工项目,扶持农民进一步发展养羊产业。今年全县共新建规模健康养殖场16个,其中:新建20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7个。阳明堡镇长河村丰绿玉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棚圈2300平方米,当年养羊量达到3200只,出栏1800只,收入122.4万元。峨口镇西村开来养殖专业合作社自2011年组建以来不断发展壮大,今年圈舍面积扩展到2800平方米,先后四批育肥羊7700余只,已出栏5000余只,销售收入400多万元,成为全县养羊致富的典型。
在规模养殖小区的示范带动下,代县的养羊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半坡、山区的农民充分利用当地的天然草坡优势,把养羊业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雁门关乡高二沟村是一个不足10户人家的小村庄,有6户羊饲养量在500只以上,养羊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新高乡同盟村村民于洪一户养羊就达1080多只,出栏380多只,收入达到20多万元。
代县羊产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全靠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职能部门的优质服务。县领导多次深入乡镇、养殖场、养殖户中进行调研,了解全县羊产业发展情况,根据全县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快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具体抓的办法,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各站所。在良种推广体系建设方面,通过大抓良种繁育场建设、基础母羊繁育带建设和人工受精、胚胎移植等,进一步优化羊只品种。在胡峪乡建起一座绒山羊种羊场,重点利用盖县绒山羊或晋岚羊与本地山羊杂交,提高了本地山羊的产绒性能。在半坡区域新建一个绵羊种羊场,重点利用小尾寒羊和本地羊杂交,提升本地绵羊的产羔率。在滩上镇等传统黑山羊养殖区域,继续保护发展黑灰山羊,保持了产业发展的多样性。在草地建设及饲草料转化方面,通过实施补播、封育、施肥、灭虫、除害等改良措施,恢复改良天然草坡100万亩,提高了草坡载畜量;发展人工种草(多年生)3万亩。利用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购置饲草加工机械400多台(件),分发给各养殖户加工秸秆饲草,提高了秸秆利用率,解决了养羊户饲草不足的困难。在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方面,县畜牧中心组织全县60名村级防疫员成立防疫大队,对全县养羊户的春季疫病防控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集中免疫,使全县羊群免疫率达到100%,有效地促进了养羊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