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是全国知名的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持续的贫困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留下了清晰的烙印。脱贫致富是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最深沉的渴望,带领大伙致富则是最光荣的选择。八零后的郑小勇选择了后者,依托的是一个拓荒产业——药材种植。
郑小勇,1981年生,石楼县灵泉镇城关村人,出身贫困的农家,自幼经历艰苦立志创业。初中辍学后,当过修车工,跟过大班车,当过单位专职司机,经营过服装店,合伙经营过小煤窑、石料厂,开办了移动营业厅。2012年起,经深入调研,他把种植中药材作为实现个人理想、推动大众小康的事业支撑点,创办了石楼县益民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自行种植柴胡、黄芩2500亩,辐射带动3000余亩。带头创业,带动大众富裕,郑小勇的创业模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今年6月25日,市委书记高卫东、副市长刘永平实地调研,对他的药材种植项目、模式、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郑小勇和他的基地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获得了“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石楼县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石楼益民药材合作社中药材种植项目获得2014年山西省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富项目评选初创组二等奖,吕梁市100个青年创业项目第七名。
负重崛起,一路开拓,郑小勇的药材种植事业渐入佳境。
辗转创业,缘定中药材
特殊的家庭境况让郑小勇过早地走上了辛苦创业的道路。这是选择药材事业的深层积累,也是现实支点。
因为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家庭长期靠赊借和亲朋周济艰难度日。尽管身为八零后,但饥肠辘辘的难熬、寒冷的体验、衣着破旧的难堪,让他刻骨铭心。对贫困的沉痛体验,让他从小暗暗发誓,一定要干事、创业、成功,让包括自家在内的贫困家庭告别贫困。
贫困是可怕的,郑小勇勉强读完初中,便忍痛告别了求学生涯,开始了艰难的打工创业历程。贫困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贫困的勇气。郑小勇从小有一股不服输、不后退的犟劲。这股劲让他能够吃下别人吃不下的苦、受了别人受不了的罪、干成别人难以干成的事。
厚积薄发是规律所在,创业也一样。郑小勇的创业路先从当修车学徒工开始,大冬天徒手干活双手皲裂冻涨痛入骨髓,但他咬紧牙关学成了手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这是郑小勇记得最深刻的一句话。修车中的他变成了:不想驾车的修车工不是好修车工。于是,1999年学会了驾驶,索性走上驾驶谋生的路。他跟了石楼跑太原的大客车,主要岗位是乘务员,驾车的机会也不少。班车是公众集聚的地方,他收获了人们的认可。人们对他的评价是:肯吃苦,热心肠,说话做事讲信誉,做事干活稳当妥帖。好评价为他赢得了一个让人非常羡慕的机会。2001年秋天,在老板卖车后,他在人们的推荐下成了县邮政局长的专职司机。当司机收入稳定,干的时间长了转正也有机会。当司机,过小日子容易,但要办成点大事几乎不可能,两年后,他辞退了司机岗位,瞄上了省城开专卖店的活计,他选的是男装。间接代理成本高利润薄,干了三年,业务平平。再后来,他返乡创业,搞过小煤窑,合伙经营过石料厂,最后都选择了退出。从2007年至今,维持他基本收入的是开在县城的移动营业厅。
折腾了不少行当,经历了不少地方,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他决计选定一项长久事业。2012年初,开始了广泛的考察,考察过养牛项目,关注过蔬菜大棚,最后确定了中药材种植。
郑小勇短暂的求学经历中,学过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讲到成功的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他认为,吕梁山上种植中药材占了天时、地利。一是占天时。弘扬中医是国家医疗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中医不离开中药,野生中药供不应求,人工种植是大势所趋。吕梁市实施“8+2”农业产业化,药材种植重点支持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二是得地利。经专家论证和社会实践表明,吕梁山适宜集中连片种植,品质有保障。三是有人和。吕梁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三位一体,种植中药材大有可为。
攻坚克难,首期种植2500亩
中药材种植项目前景看好,但现实中并不是一路坦途。难在本身经济基础薄弱,筹资、投资困难重重;难在新开项目没有丝毫积累,需要从零开始;难在坚持难,项目见效慢、受益迟,需要有足够的耐力。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郑小勇放下了顾虑,一如既往,坚决果断地前行。从2012年开始,他一门心思发展中药材心无旁骛。
开局雷厉风行。2012年4月份,考察确定中药材种植项目,先期决定种植柴胡、黄芩两种药材。6月,成立石楼县益民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且把西卫乡刘家塔村、庄上村作为种植基地。紧接着,在刘家塔村包租了土地,试种黄芩100亩。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不掌握技术,就在网上下载了一点种植资料依葫芦画瓢,没有种植机具,用的是种谷子的耧,人的技术也明显跟不上,出苗率不高,长势也不够好。
郑小勇意识到,没有技术再大的决心也是盲打莽撞,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于是,开始寻找专业科研机构和专家。首先拜访的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向专家们介绍自己的项目,并把专家请到实地。在专家的指导下,种植柴胡300亩。专家有专家的圈子,后来,他又陆续认识了山西农大和山西大学的专家。有了专家团队,眉目自然清晰了许多,懂得了按照时令、按规律办事,发展步入了相对常态化的轨道。
吃苦是必须的,因为他的经济实力远远不够。2014年大规模种植期间,他吃苦在先,信心十足。大量运输需要一辆皮卡车,但只能卖起三轮车,化肥搬上搬下,还有入地都是人力完成。每天在山上,饭是最简单的,苦力确实实实在在的。烈日暴晒,大风大雨,无处可躲,同时,工人的住处也需要解决。他从紧巴巴的资金中挤出一万多元买了彩钢瓦,盖了活动房,中午盖起,下午的大风就把“房子”刮到了山沟里。叹了口气,他买了建筑材料,盖起了简易房。每一步的行进都是苦中有乐,看着播种下的药材种子出了苗,苗子越长越高,绿油油的一片接着一片,郑小勇打心眼里高兴。心情的愉悦让他吃苦的劲头始终饱满着、持续着。
资金的压力让他难以轻松起来。先后包租土地2500多亩,每亩每年150元的价格,每年38万元,这不存在赊欠。日常管理用四个工人,年工资超出十万。种子先后花了60多万元,施用有机化肥也是不小的开支。大致算来,已经投入300多万元,主体是靠自己多方拆借、挪借,还有社会融资。因为特殊的原因,原本可以到账的财政补贴资金迟迟不能到位,使他的坚持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尽管如此,郑小勇从来没有动摇过,他相信他的选择是对的,他的困难是暂时。
推进,再推进!短短的几年间,特别是去年的快速推进,让石楼益民药材合作社的发展资本越来越雄厚。种植黄芩1500亩、柴胡1000亩,在石楼县自是独一无二,在偌大的吕梁也居于首位。除了2500亩的面积规模令人瞩目,关键是长势一片大好,让人为之心动。
追求卓越,共同富裕天地宽
在吕梁农业“8+2”产业化的格局中,中药材产业为八大产业之一,作为新产业、新门类需要示范带动。吕梁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构想是进行传统农业革命,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科学对接。郑小勇作为八零后的年轻人开风气之先率先发展,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他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一个年轻人的为了梦想的执着追求,他的梦想不仅仅属于自己。
郑小勇不甘于过舒舒服服的平淡日子,在他的意识中,自己小家庭脱贫就会减少对亲朋的拖累,而带动更多的家庭致富则会让人生变得高大而有意义。
的确,他的药材梦已经开始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对此,他打心底里高兴。咨询信息的,他讲得清楚明白;需要实地指导的,不要分文报酬。县内、县外都一样,他说,来的都是客,都是同路人。
从善如流。2014年起,县农委以益民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向全县推广药材种植3000亩。龙交乡依托整村推进项目,麻庄村种了500亩,刘家圪台种了450亩,是他提供的信息、工具,还有技术员。罗村镇的两个村种了500亩,裴沟乡刘家山村种了150亩。散户种植也出现了,药材基地刘家塔的三户农民种了100亩。柳林县、方山县的种植他都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作为合作社合作的规模越大越好、合作的对象越多越好,这是合作效益的基础所在,郑小勇希望,他的合作社能带动更多的人奔上小康路。
合作社的中药材蓬蓬勃勃地生长的同时,郑小勇把相关事项做了整体推进。为了更好地和市场对接成立了石楼县益民药材购销责任有限公司。去年,租赁了工作场所,盖起了库房,修整了晾晒场地,购置了加工所用的机具。
实施品牌战略。药材主销一级商家,重庆太极集团、山西振东药业目前已与他达成了购销意向。申请专利是也是途径,在种植中,他立足研究出了山地药材播种机,实践效果很好。同时,药材山地采挖机也研制出来了。在今年秋天的首次采挖中就能派上用场。
善于筑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中国梦在郑小勇的胸怀中是具体实在而又宏大的,那是药材造福吕梁山的梦,那是打造“中国柴胡之乡”的梦。梦想属于强者,属于追去卓越的人,因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