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内蒙古农民的生态致富经

编辑:Aaro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深秋阳光斜射在农民梁三永的脸上,由于阳光刺眼,这位61岁的老人下意识地用手遮了一下,随即拿起一根烟,点燃,很自豪的样子。

老人出现这样自豪的表情,是有原因的。除了内蒙古达茂旗石宝镇大苏吉村委会小苏吉村的村民,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达茂旗三永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林下种植为何与农民梁三永发生关联?一切需要从当地实施多年的京津风沙源工程中的退耕还林说起。

位于内蒙古阴山北麓的达茂旗是包头市唯一的边境牧业旗,也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中国最西端的旗县之一。

资料显示,该旗从2000年正式实施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以来,截至目前,共完成沙源治理工程林业生态建设面积225.2万亩,这期间当地农民响应国家号召陆续退耕还林地约有70余万亩。

梁三永则从这70余万亩的退耕还林地中看到了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2011年的一天,喜欢读中医类书籍的梁三永忽然灵机一动,何不组织人在退耕还林地中间的林地间种植药材?

对于忽然冒出的这一想法,梁三永觉得自己还是有可行性的,“20年前曾经鼓捣过一段时间中药材。”

“当时的主要问题是林业部门是否允许这样做”,梁三永说,他在做了必要的咨询后,当地林业部门领导认为可行。

随后一段时间里,他背起行囊,开始从甘肃、宁夏等地开始考察中草药的市场行情,最后决定种植黄芪和板蓝根中药材。

说干就干,这位“农村企业家”联合了村里自己的亲戚共5户,以每亩6元的价格承包了村民的退耕还林地约600亩,并以自己名字命名为三永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

对于梁三永成立的这一合作社,包头市林业局计财科科长刘茂盛表示,这在内蒙古包头市是第一家。

5日,梁三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今年种植的60亩黄芪和板蓝根大致能有10余万的收益,初步看第一炮打响了,剩余500余亩种植的中草药育苗尚处于生长期和待售期,2014年可以获得可观效益。

对于未来的设想,梁三永清了清嗓子说,目前打算在原有种植的基础上再承包3000――5000亩的退耕还林地,争取将前后所规划的全部退耕还林地打造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中草药种植、育苗基地”,从而带动、扶助周边农民致富。

内蒙古达茂旗林业局副局长董金元认为,梁三永此举更大的意义是为了巩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建设成果。在巩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进而提升林业经济效益,这对于当地农民提高收入是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