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宁城县大山深处长出“摇钱树”

编辑:Aaro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近日,记者一行到宁城县西部山区黑里河镇采访。在三道河子村单国有的食用菌大棚内,记者看到菌棒上长满了金灿灿的滑子菇,棚外空地上临时搭起的塑料棚内,5名妇女飞快地挥动着手中的剪刀,不一会儿,眼前就聚起了一座小山。“今年滑子菇行情好,春季最贵时每公斤卖到6.4元,现在每公斤保持在5.6元。”单国有夫妇一边忙着把剪完根的滑子菇装袋子过秤,一边对记者说。单国有自2003年开始种植滑子菇,十几年来价格有涨有落,无论价格高低,像他们这些技术成熟、管理经验丰富的老种植户,总能获得比种粮食作物高几倍的经济效益。当记者问到今年他家3个棚的收益时,他笑着说:“纯收入八九万元吧。”同行的黑里河镇农站站长柳树泉说,像单国有一样的种菇户黑里河镇还有很多。在四道沟村,记者见到了种植大户韩兴利。他一人种植了23个标准食用菌大棚,每个棚种植量达到7000多盘。韩兴利说,2013年他贷款18万元,种了12棚滑子菇,到出菇时,收了一茬就还清了全部贷款,年末纯收入30多万元。今年,他把种植规模扩大到23个棚,又遇到今年的好行情,目前已经收入100多万元,现在每天还能采鲜菇1500多公斤,每天有一万多元入账,棚内长势正旺的滑子菇能一直持续采摘到11月上旬。韩兴利说他开过饭店、搞过养殖,还是种滑子菇最赚钱、最稳妥。现在他家长期雇着8名女工、1名男工,冬、春季节为蘑菇种植做准备工作,菌种接种后喷水、放风,出菇后采菇、剪根,一名普通家庭妇女在这里一年能赚2万多元。“种蔬菜的都愁卖不出去,可是我们种蘑菇的却不够卖,你看这蘑菇刚从棚里采下来,还没来得及剪根就被收购商装上车了,而且每市斤还要比其他滑子菇贵两角钱。”黑里河镇三道河子村主任张福宏高兴地对记者说。为啥三道河子村的蘑菇这么抢手?张福宏说:“我们这里是地栽滑子菇,品型正、质量好,当然就成了抢手的香饽饽了。”为了带领村民闯市场,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2012年,三道河子村成立了西大山食用菌合作社,通过到北京密云、河北平泉等地考察学习,成功培植出地栽滑子菇。地栽滑子菇不仅品质高,而且生产期要比普通种植法长一个半月。目前全村264亩食用菌大棚中,有160个是地栽滑子菇棚,合作社社员达到80多户。“宁城县的滑子菇数三道河子村的最好,现在全部出口换美元去了!”一直忙着“抢”蘑菇的食用菌经纪人付万金说。说起合作社,种了12个大棚的村民刘凤林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以前也种蘑菇,产量还可以,可因为技术不过硬,种出的蘑菇质量不是很好,最主要的是销路没有保障,收入一般。自从加入合作社,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据刘凤林介绍,每当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一些难题,合作社就会找技术人员来进行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蘑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同时销售这个主要问题也迎刃而解。刘凤林的一席话道出了村民的致富经。村主任张福宏说:“2013年,食用菌一项让全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明年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使全村食用菌棚达到300个。有这么好的致富产业,村民只要肯下辛苦,致富是早晚的事。”通过走访,记者真切感受到了食用菌产业在宁城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方面起到的推动作用。“食用菌”这个曾经让山里人感到陌生的词汇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经过几年的发展,宁城县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安家落户到异军突起,演绎了“点菌成金”的精彩,成为真正的富民兴县产业。目前,宁城县食用菌生产基地遍布全县12个乡镇、199个行政村,5800余户农民参与食用菌生产,年产各类鲜菇12万吨,产值达到8.4亿元,纯收入4.2亿元,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