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内蒙古森工集团金河森工公司金寒北极狐养殖基地,家家户户挂起了火红的灯笼,门上贴着喜庆的春联。年味儿仍浓,2月17日一早,养殖户白占国和胡丽艳夫妇俩开始了紧张忙碌的一天。
白占国曾在山场一线做了20余年的采伐工,1997年从金森公司防火办内退,妻子胡丽艳是金森公司大集体职工,当时家中有2个孩子上学,生活压力大、负担重。2001年,金森公司结合“冷”资源优势鼓励职工发展以北极狐为龙头的特色养殖业,于是白占国夫妇开始尝试养狐狸,从8只种狐到几百只种狐和皮狐,养狐14年的辛勤的付出,使他们先后荣获 “十佳文明户”、“家庭经济能手”、“再就业带头人”、“全国绿色小康户”等称号。
“养狐让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如今咱林区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也给北极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坚定了咱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白占国说道。
白占国的妻子胡丽艳粗略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2年种狐12只,由于起初没经验,基本没挣钱;2003年种狐达25只,存栏165只;2004年种狐达到43只,存栏360只;2005年种狐达到55只,存栏420只……截至目前,销售狐皮2800张,种狐600余只,狐皮最高达到每张2000元,种狐达到每只3200元,现已实现纯利润160余万元。
一家致富不算富 ,大家富才是真正富。几年来,白占国夫妇俩先后扶持3户困难户脱贫致富,不仅在种狐上给予帮助和扶持 ,饲料、笼具、疫苗上都是以个人名义为他们提供贷款担保,同时在养殖技术上也大力支持。
在白占国家的院内,一条笔直的小路两旁高架起一排排铁艺饲养笼,毛茸茸的狐狸大小、颜色不一,有的发出阵阵的叫声、有的在笼中走动、有的眯着眼享受着暖阳。
走进操作间,墙角处整齐地码着狐狸专用饲料,旁边摆放着白占国自己用大油桶改装的上料推车,炉子上偌大的铁锅内是狐狸们最爱吃的肉和鱼干,里屋挂着待出售的狐狸皮。据胡丽艳介绍,金河镇气温低、饲养的狐狸品种好,该基地的狐皮大、毛针长、皮质厚,是衣服装饰和羽绒服毛领的优质选材,深受广大客户的喜爱。由于裘皮市场不稳定,今年狐皮价格不佳,近400张狐皮未急于出售。
胡丽艳说:“目前在金河镇从事狐狸养殖的共有200余户,为了缓解市场价格持续下跌,该地部分养殖户们成立了微信群,采取多种方法不断拓宽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