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在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一般以开花结荚期为害严重。主要为害叶、茎、荚,也为害豆粒。在叶片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内部褐色,边缘红褐色或深褐色,直径2-4毫米左右,在一张叶片上,病斑数有时多达数十,并相互连结成不规则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感病品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叶片病斑迅速扩大并连接成铁灰色枯斑,叶面上密生灰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最后整个叶片灰黑色枯死。叶柄和茎发生赤褐色条斑,表皮纵裂。花冠褐色枯腐,一般自下而上逐渐枯死,雨后常在病部表面产生灰色的霉。幼荚受害多发生赤褐色斑点。发病后期常在干枯茎秆内发生黑色椭圆形或肾形小菌核。
发病原因病菌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夏,在温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在适温(20-25℃)范围内,相对湿度在85%-90%以上时,最适病菌生长和侵染,发病重。
防治要点选种抗病品种,如黄岩小粒种、建德小青豆、平湖皂荚种和常德蚕豆。发病严重地块忌连作。喷洒杀菌剂: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