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丝黑穗病的有效防治法

编辑:Devi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由于高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年限延长,高粱丝黑穗病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着高粱的生产发展。


  一、危害程度


  高粱丝黑穗病90年代初仅在本县局部区域零星发生,到2000年在个别乡镇发生面积约43公顷,发病株率为15%,其它种植区为轻发生。据2004年调查,全县发病面积800公顷,占高粱总播面积的34%,病田平均发病株率20.5%;2005年,全县发病面积1333公顷,占高梁总播面积的67%,病田平均发病株率31.2%,在别斯托别乡二大队高梁种植区,发病株率达70.5%,严重度70%。


  二、病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穗部,病株矮于健株,受害高粱穗变成一个大灰包,外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同时露出一束束散乱的丝状物。个别情况下,仅部分花序被害,或者端部的叶片上产生明显的灰色小瘤,外膜破裂后,叶片维管束不破裂。


  三、发病规律


  高粱丝黑穗病,称高梁丝轴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1,传播途径


  该病菌可以通过种子和土壤传播,散落在土壤中的病菌能存活1年,冬孢子深埋土内可存活3年。本县以散落在土壤或粪肥内的冬孢子为主要侵染源。


  2.发病过程


  2004~2005年在高粱田定点观察,高粱适宜播期在4月下旬,出苗期一般在5月上旬。此期间0~20厘米地温为18.5~26.2℃,日平均温度24℃,日降水量3.3毫升,最有利于高粱丝黑穗病的冬孢子萌发,冬孢子萌发后以双核菌丝侵入高粱幼芽,种子萌发至1.5厘米是最适侵染期。苗期过后此病菌孢子就不再侵染,在苗期看不到受害症状。侵入的菌丝35天后进入生长椎组织内部,60天后进入分化的花芽中,7月下旬~8月中旬,在高梁抽穗期,植株出现灰包并尚未破裂之前拔除病穗。


  3.发病因素


  ①温、湿度 高粱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与土壤温度及含水量有密切关系,土温28℃,土壤含水量15%发病率高。春播时,土壤湿度偏低或覆土过厚,幼苗出土缓慢易发病。


  ②轮作 在重茬地种植高梁,高梁丝黑穗病发生严重;轮作时间越长,发病越轻。


  ③品种 不同品种抗病程度不同,田间发病存在差异。从无病区或无病田选留的优良高梁品种发病相对轻,自留种或发病区选留的种发病重。


  四、防治措施


  1.目前生产上抗丝黑穗病的杂交种有:黑杂34、齐杂1号等。


  2.与其它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能有效地控制该病发生。


  3.秋季深翻灭菌,可减少菌源,减轻下一年发病。


  4.种子处理,用45~55℃温水浸种5分钟后接着闷种,待种子萌发后马上播种,既可保苗又可降低发病率;药剂拌种,用25%唑酮可湿性粉剂2克拌1千克高粱种,或用50%萎锈灵粉剂35克拌5千克种子,拌后播种。


  5.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使幼苗尽快出土,减少病菌从幼苗侵入的机会。


  6.在灰包出现并尚未破裂之前拔除病穗,集中至田外深埋或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