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幸福进楼房——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的华丽转身

编辑:Devi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借鉴先进地区农村综合改革和城镇化发展经验,着力在土地增减挂钩、深化户籍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实现率先突破,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新途径。

  霜降刚过,驱车行驶在孤店子镇的道路上,看到的是成片的农民新居,整洁的广场和完善的健身、娱乐设施……孤店子镇用几年时间,在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实现了华丽转身。

  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两个必要条件。为解决这两个难题,孤店子镇进行了积极探索。该镇大荒地村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模式,通过做活土地文章,为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

  68岁的李万新老人乐得合不拢嘴:“离土不离乡,农村大变样,不用种地有工资,带着幸福进楼房,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啊!”大荒地村正在统一建设的27栋楼房,可安置当地736户村民。由专业团队设计和建设的农民新居,远远望去是颇有品位的现代化大楼。走进楼群里,又是“四合院”式的格局。党总支副书记管作新说:“农民习惯了东家走西家。这种设计,就是不让农民入住以后有封闭感和孤独感,让他们还像原来一样,乡里乡亲开门就见面儿。”

  736户农民上楼后,空出的宅基地统一修建大棚和日光温室,搞农产品精深加工。

  “呼吸着大荒地村的新鲜空气,住着洋气的楼房,在这个现代化‘社区’里,农民享受着比城里人还滋润的生活!”管作新描述了大荒地村城镇化建设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带来的变化:

  2010年,大荒地村委会牵头成立的农业种植公司,在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和自愿流转的前提下,以每公顷1.55万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将耕地统一流转到种植公司。全村劳动力从土地里解放出来,村民反而更加忙碌了:男劳力去种植公司上班或自己创业;女劳力管理牧业小区和蔬菜基地;年轻一点儿的基本都进了与村里农业观光旅游有关的第三产业,村民的腰包越发鼓了起来。

  (二)

  “以前主要种水稻,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每亩收入在1500元左右,一年也就收入个万八千的。如今收地租、挣工资,收入是过去的好几倍!”新型城镇化建设,让大荒地村5社农民麻刚英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实惠。

  麻刚英一家原来靠种5亩多水田生活。2010年,在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协调下,她把土地流转给东福米业公司,她本人到东福米业公司打工。“农忙时节,我在公司上班,年收入也有1万多元;儿子靠手艺找了份工作,一年能挣5万余元;爱人在市里开小旅店,年收入6万余元,全家一年挣10多万元没问题!”麻刚英说。

  “麻刚英一家的幸福变迁,只是孤店子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年税收1066万元,带动农户致富6000人,打造全省农业现代化第一镇,我们要让农民真正富起来!”对此,孤店子镇镇长米栋军信心满满地说。依托镇内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效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孤店子找到了发展支点。

  (三)

  如今在孤店子镇,有很多像麻刚英一样的农民,成了有工资、有休息日的新型工人。米栋军介绍,标准的现代化农业小镇已粗具规模:区域内拥有以东福公司、大丰粮油公司为代表的46户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水稻年加工能力达到28万吨,年产值达8.6亿元;肉鸡产业已经形成饲料、孵化、养殖、加工等产业化链条,全镇牧业产值达4.5亿元。

  “绿色、生态、循环经济,是我们的生命线。有了村企共建的生产性产业链成功经验,孤店子每一步发展都走得踏实、坚定。”米栋军说,依托临近市区的区位优势,以地热温泉为资源,以神农庄园为核心,孤店子镇深度开发旅游产业,不断扩大生态休闲游品牌效应,吸引了大批城市休闲游消费者。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120万人(次),仅此一项即实现利税100万元左右。

  积极探索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发展途径的孤店子镇,交出了一份喜人的答卷:今年全镇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亿元,比2010年增长2.2倍;全口径财政收入达3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3.4倍……

  红光村、永丰村的城镇化建设也列入规划。,孤店子镇将完成全镇城镇化的80%。

    标签: 农民 城镇化 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