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山市:返乡抢种玉木耳

编辑:Berg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出生、成长在长白山脚下的张金朋,大学毕业时就想借助家乡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得天独厚的生态和气候优势,从事农特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不过他不想停留在木耳、蘑菇和人参等传统的东北特产上。为此,原本学金融的张金朋跨专业考取了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类研究生,打算边学习边了解市场。

  研究生入学不久,张金朋听说吉林农业大学院士团队研发出了食用菌新品种——玉木耳。据了解,被研发出来的玉木耳是在白木耳变种的基础上多孢自交选育出的几个优质高产菌株,含有丰富的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癌性,同时膳食纤维较高,清肺又养颜。玉木耳通体白色,形状与黑木耳相同。目前玉木耳已通过吉林省新品种认定,是食用菌行业新宠,被称为木耳中的“白富美”。

  尽管家里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但张金朋看好农特产品的发展前景。听闻玉木耳研发出来的消息,刚入学的张金朋决定抓住机会,和学校院士团签订种植协议,成为第一批玉木耳种植者。

  在他看来,2016年是玉木耳元年,在全国木耳市场中占有量比较稀缺,未来的市场一定很广阔。不过最初,他也只是想给家里找一个创收项目,并未对种植玉木耳有长远考虑。

  一切从零开始。利用寒假期间,张金朋去了省内周边和邻省了解学习:如何盖大棚、设计菌袋架子、悬挂方法,每一个环节都得学。

  事后,张金朋用两个月时间,盖了3间玉木耳种植大棚,面积1200平方米,第一批订购了10万菌包。

  因为初次种植,担心出差错的张金朋每天从早到晚都待在大棚里,查看菌包的生长情况、浇水、通风,变质的就清理出去,以免感染其他菌包。

  由于东北的气候条件,每年玉木耳的生产周期只有夏季的3个月,每袋菌包可以采摘6到7茬。玉木耳生产期时,张金朋雇用几位工人,一心扑在生产上。去年9月,张金朋的第一批玉木耳晾晒完毕,产量达5000公斤。

  为了推介这款木耳市场上的新品种,张金朋把产品以“扫街”的形式免费送到各大特产商铺,让其免费提供试吃、帮忙代卖,周围的亲朋好友也都被送了个遍。

  不过,几个月过去,销量并不乐观。很多人反馈玉木耳的口感不如黑木耳。了解后,张金朋才发现是泡发方法有问题,“黑木耳是直接泡发,玉木耳则要先煮后泡”。

  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张金朋开始浏览各类农特产品网站,加入了很多特产销售微信群。还参加各类农产品展会,印发宣传单介绍泡发方法,也研发了不少用玉木耳烹调的菜品。“玉木耳颜色纯白,口感爽脆,与绿色蔬菜一起烹饪,色泽和味道都很好。”张金朋说。

  销售情况有了转机。通过微信群了解后,全国多地很多客商对张金朋的玉木耳感兴趣,销路开始打开。现在,张金朋的玉木耳已经销往全国多个省份。

  在吉林农业大学院士团队副教授李晓的鼓励下,张金朋决定扩大生产规模,要打造集研发、种植、深加工和销售玉木耳一条龙的绿色农业产业园区。

  起初小面积种植,家人朋友大都支持,但听说张金朋准备扩大规模,要贷款3000万元,质疑声不断。

  今年年初,张金朋重新租用土地,面积扩大到此前的6倍多,建了6个菌棚和2500平方米的深加工生产车间,还安装了定时自动喷灌系统,后续还要建厂房,准备打造长白山地区最大的食用菌加工基地。

  依托于吉林农业大学在食用菌培育方面全国领先的水平,张金朋还计划种植其他新品种食用菌,下一步准备量产目前市场价格较贵的羊肚蘑。

  此外,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他还打算自己生产菌包。当地的木耳种植户都从外地购买菌包,长白县交通比较闭塞,张金朋打算把一部分菌包销售给当地种植户农民,另一部分供自己生产所用。

  作为返乡创业青年,张金朋还有心带动生产园区所在的长白县十九道沟村贫困户一起参与种植玉木耳。今年,他给19户贫困户无偿提供了6000个菌包和1个菌棚,产出的玉木耳由公司统一回收销售,产值收入全部返给了对方。

  今年张金朋收获的1万多斤玉木耳已经销售了大半。目前,公司还研制出了一款深加工产品——玉木耳露,计划明年投入市场。

  张金朋的玉木耳主要以批发为主,目前还不打算进行网上销售。对于扩大玉木耳种植面积后的销售市场,他并不发愁。因为种植的玉木耳质量上乘,经过前期一年的市场推广,今年很多客商主动前来拿货,目前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