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河农场齐心协力共圆职工“致富梦”

时间:2023-06-14 编辑:Devi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近年来,二道河农场相继启动了“扶低升级”、“扶低支富”、“扶低共富”、“共同富裕”和“保扶提档”等惠民工程,全场党员干部心连心、手拉手,戮力同心,为贫困群体擎起了一片天,谱写出了扶低致富、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3年来,这个农场投入专项帮扶资金730万元,发放救助资金和物资共计102.4万元,筹集干部捐资47.45万元,有161户职工通过“扶低共富”工程脱低致富,有122名困难职工被安置再就业,累计已有513人接受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救助……“职工共同富裕行动”中的这一串串数字、一张张“民生清单”,彰显了二道河农场党委情系职工、改善民生的决心和气魄!

  狠抓一个“实”

  帮扶落在行动中

  “扶低共富是一项民生工程,让广大职工群众在小康路上不掉队、不落后,共享改革成果,这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二道河农场党委书记李国俊说。

  在共同富裕行动中,二道河农场责成相关部门成立帮扶领导小组,采取一系列举措将工作做实、做细,做到让职工群众满意。

  一是摸实职工收入状况,确保低收入家庭“零掉队”。每年11月,农场会组织工会、管理区和居民委等部门联合调查职工收入情况,为下一年的扶低工作打好基础,并将“四有两无一低”家庭,即有农场户籍、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部分自有资金、无土地、无项目、低收入的家庭全部纳入帮扶范畴,由农场组成联合小组对帮扶对象进行反复审核,确保“扶真低”。

  二是结实干部帮扶对子,为扶低共富“保驾护航”。农场将所有低收入户与党员干部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将帮扶工作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与干部的年薪、评优直接挂钩,年初签订帮扶责任状,低收入户不脱低,帮扶干部不脱钩,确保“真扶低”。

  三是落实帮扶资金,为脱低工作添动力。在解决帮扶资金的问题上,农场党委本着农场拿一块、干部出一块的原则,实现了资金来源多元化、规模化的格局,农场每年拿出200万元无息贷款作为低收入户发展生产的启动资金,农场领导干部按照处级干部3万元、正科级干部两万元、副科级干部1万元进行集资,筹集来的资金全部用来扶持低收入户发展生产,每年农场都会投入近400万元的扶低帮扶资金,为低收入户脱低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是抓实跟踪问效,确保扶低过程“无盲点”。农场工会制定了“月对接、季总结、年考核、三方评价”的干部帮扶跟踪问效机制,定期深入每户帮扶家庭,对管理区及帮扶干部的帮扶情况进行跟踪问效,随时掌握低收入户的项目发展状况,了解干部的帮扶效果,并在季度扶低工作总结推进会上,总结扶低工作先进经验,推广扶低工作先进典型,及时查找不足,推动扶低工作高效落实。

  突出一个“大”

  有力之举惠民生

  3年来,二道河农场的扶低共富工作呈现出三个“扩大”的态势:一是帮扶范围逐年扩大。随着帮扶工作的不断推进,农场的低收入职工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为巩固帮扶成果,减少低收入职工返低率,农场在帮扶新增低收入职工的同时,还将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3000元~15000元的低收入边缘户纳入帮扶范畴,并对上一年度刚刚脱低的职工进行重点巩固,给予无息贷款等政策进行帮扶,扶持这部分职工尽快通过自己的劳动致富。第二管理区低收入职工赵玉兰,过去因丈夫重病欠下很多外债,去年农场将她纳为帮扶对象,扶持她种植了260亩水稻,并将她与农场建设科科长姜鲁结成了帮扶对子。在管理区和帮扶人的共同帮扶下,当年赵玉兰家的纯收入就达到了近10万元,实现了脱低。农场工会在回访时了解到,虽然她家的年收入达到了脱低标准,但是由于过去欠下的外债很多,生产仍存在困难,今年就又将她纳为低收入边缘户,再次为她提供了两万元的无息贷款。赵玉兰激动地说:“没有农场的帮助就没有我现在的生活,今年再干一年我就能熬出头,彻底脱低致富了”。

  二是帮扶参与面逐年扩大。为扩大帮扶参与面,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参与到帮扶工作当中,形成大帮扶、大扶低的工作格局,今年,二道河农场在为低收入户结一名干部帮扶对子的同时,还为以地扶低户每户落实了一名技术帮扶人和一名农机帮扶人,对帮扶对象进行全方位帮扶。今年,已有85名党员干部参与到了帮扶工作当中。

  三是帮扶救助力度逐年扩大。二道河农场人口较少,土地资源丰富,困难职工所占比例较小,为让职工共享农场改革发展成果,农场不断加大帮扶力度,每年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户提供至少4万元的无息贷款,为低收入职工解决了生产资金的难题。同时,在生活救助方面,农场将“两节”送温暖活动的最低标准从原来的350元提高到了700元,生活、医疗、就学等项目的救助标准也比上年有所提高。3年来,农场已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近100万元。

  诠释一个“爱”

  共富春雨润心田

  在大力推进帮扶工作的进程中,二道河农场全体党员干部用一颗拳拳的“爱民”之心,与低收入户、困难户结下了深厚情谊。

  第一管理区的职工施亚平,丈夫患有肠梗阻多年,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孩子又还在上大学,家庭生活十分拮据。2011年,管理区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与她家结成了帮扶对子,在管理区的帮助下,她承包了70多亩的水稻,管理区还主动安排技术人员全程为她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管理区主任不但主动把自家的农机具无偿借给她使用,还免费让她使用管理区的电井。为了帮助施亚平家节省开支、增加收入,管理区还给她丈夫找到了一些力所能及的零活,春天在浸种催芽棚烧锅炉,夏天在管理区打扫卫生,秋天农机入库时清洗车辆。现在施亚平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家里也买了新楼房,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一家也和第一管理区的领导班子建立了超越干群关系的深厚感情。

  农场下岗职工崔振发是“失独族”,唯一的女儿两年前患癌症去世了,当初为了给女儿治病,老两口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现在还要帮助抚养小外孙女,生活十分困难,农场工会将她家纳为了救助对象,经常到她家进行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今年初,崔振发突发心脏病,情况十分危急,需要做搭桥手术,可是家里连手术费都没办法凑齐,农场工会就在第一时间为他发放了3000元救助金,让崔振发顺利地做了手术。每当提起此事他总是热泪盈眶:“农场对我们这些老职工照顾得太周到了,从女儿患病到现在,我们老两口的生活上有啥困难都会给我们解决,我们真是打心眼里感谢农场!”

  像施亚平、崔振发一样,在3年的扶低工作中,有100多位党员干部与低收入职工攀上了“亲戚”,他们在扶低过程中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有人曾感概地说:“扶低共富行动像一座联系干群的桥梁,将农场党委的心与职工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共圆一个“梦”

  干群携手奔小康

  今年,对于二道河农场第二管理区的职工孙作军来说,是喜事连连的一年,他儿子结婚了、家里买了新车、水稻田也从260亩扩大到了近700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谁能想到他3年前还是一个负债累累的低收入户呢!

  2010年,时任农场党委书记的童良军与孙作军结成了帮扶对子,当年,童良军就个人出资10万元,帮助孙作军种上了260亩水稻,并为他担保买了农用车,每到农忙时节,童良军都会亲自到田间为他指导生产、解决难题。当年底孙作军家的纯收入就达到了15万元,实现了脱低致富。随后的几年里,孙作军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把水稻种得越来越好,产量也是年年提高,日子过的越来越有奔头,他常说:“如果没有农场的扶低政策、没有领导的帮扶,就没有我家的今天!”

  在二道河农场,像孙作军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曾经的低收入户如今一个个都已跨出低收入的门槛,成为了农场的种地大户和富裕户。即便今年持续低温、内涝严重,但二道河农场扶持的47户低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还是全部达到了1.8万元以上,脱低率达100%。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共同的梦,在今后的工作中,农场将进一步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完善城镇功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扶低面,让我们的职工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农场场长童良军这样规划着未来。

  三年来,全场共有161户职工通过“共富行动”实现了脱低致富,富裕起来的职工们自觉加入到帮扶行动中来,纷纷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帮扶其他困难户,一股全民齐动、携手共富的正能量在二道河农场传递着。3年的精心浇灌,扶低共富就像一株茂密的大树,已在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上茁壮成长、结出了累累硕果!

    标签: 帮扶 农场 低收入